*.*.44.201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你目前无法使用部分二次筛选功能 请联系客服开通更多权限和功能!
显示  
年份 科室 标题 摘要 详情查看
2009 消化内科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查看
2009 消化内科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症状: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 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查看
2009 消化内科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查看
2009 消化内科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典型症状:烧心、反酸、反胃、胸骨后疼痛。 2.体征:可无特殊体征。 3.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黏膜有破损。 查看
2009 神经外科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查看
2009 神经外科 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颈痛,颅内压升高症状,肢体力弱,感觉障碍,脑神经受累,小脑损害体征,锥体束症等。 2.辅助检查:头颅MRI,CT,DSA提示病变。 3.术中病理证实。 查看
2009 神经外科 垂体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可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Cushing征等。 2.辅助检查: (1)检查视力、视野; (2)1个月内头颅MRI 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描); (3)头颅CT。 3.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 查看
2009 神经外科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情通常进展缓慢,多呈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可与畸形程度不一致; (2)神经根症状:枕项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萎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 (3)上颈髓及延髓症状:如四肢乏力或瘫痪,感觉障碍,椎体束征阳性等; (4)小脑症状:常见为眼球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5)如合并脑积水,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通常合并脊髓空洞。 2.辅助检查: (1)枕颈部MRI检查:显示小脑扁桃体下降至枕大孔水平以下; (2)头颅CT或MRI可显示合并脑积水; (3)颈部、胸部MRI了解是否合并脊髓空洞; (4)颅颈交界区X线片、CT和MRI是否合并颅底畸形。 查看
2009 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分布区,多以单侧牙痛或颜面、下颌、鼻旁疼痛起病; (2)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的分布区出现刀割样、电击样或烧灼样剧烈疼痛,反复发作,突然出现,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骤停,可伴有同侧流涎、流泪、面肌反射性痉挛等; (3)疼痛区常有扳击点,可因洗脸、刷牙、进餐、说话等机械性刺激诱发疼痛发作。 2.辅助检查: (1)颅脑3D-TOF-MRA检查能了解三叉神经根有无血管相邻; (2)颅脑MRI或CT检查排除肿瘤。 查看
2009 神经外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查看
2009 口腔科 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查看
2009 口腔科 唇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上唇裂开,可为完全性裂,也可为不完全性裂;可为单侧裂,也可为双侧裂。 2.有的上唇皮肤与黏膜完整,但肌发育或连接不全,称为唇隐裂。 3.可同时伴有鼻孔、鼻翼、鼻小柱、牙槽嵴不同程度的畸形。 查看
2009 口腔科 腭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腭部裂开,可为完全性裂,也可为不完全性裂;可为单侧裂,也可为双侧裂。 2.有的为黏膜下裂(隐裂),腭部未见明显裂隙。 3.完全性腭裂常伴有牙槽突裂及唇裂,牙列错乱。 4.常伴有上颌骨发育不足,面中部凹陷畸形。 查看
2009 口腔科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 查看
2009 口腔科 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下颌向前突出,前牙反合,后牙近中关系(Angle III类)。 2.面下1/3较长,软组织颏前点前移。 3.X线头影测量:∠SNA正常,∠SNB大于正常,∠ANB小于正常或为负角。 查看
2009 口腔科 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 2.肿块质地中等,呈球状或分叶状,周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面神经功能障碍。 3.B超或CT显示腮腺内有占位病变。 查看
2009 眼科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查看
2009 眼科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视力突然下降伴视物遮挡。 2.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脱离的视网膜及视网膜裂孔。 查看
2009 眼科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查看
2009 眼科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 1.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 2.提上睑肌肌力试验小于或等于4mm、额肌功能良好、Bell征阳性、眼位及眼球运动无异常。 3.鉴别诊断: (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 (2)Marcus-Gunn综合症。 查看
×××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联系客服反馈建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公众号

扫码关注
药智数据公众号

扫码关注
药智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