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无法使用部分二次筛选功能
请联系客服开通更多权限和功能!
年份 | 科室 | 标题 | 摘要 | 详情查看 |
---|---|---|---|---|
2016 | 儿科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一般年长儿轻,婴幼儿重。鼻部症状如鼻塞、鼻涕、发热、咽痛,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重症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可引起高热惊厥、急性腹痛。 2.查体咽喉壁淋巴组织充血、淋巴结肿大,疱疹性咽炎咽部可有疱疹、溃疡。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表面可见斑点状白色渗出物。 3.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多增高,严重者可减低,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 2.病毒感染多用中药,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支持疗法、局部治疗。 | 查看 |
2016 | 儿科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轻中度)ICD-A86.x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嗜睡、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象。 3.脑电图(EEG)可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 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5.抗生素治疗前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到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2.对症治疗:高热时降温,惊厥时止惊、降颅压防止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抗病毒治疗。 | 查看 |
2016 | 儿科 |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 P55.101) 行光疗99.83或换血治疗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黄疸出现早,黄疸程度重,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2.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型多为O型,婴儿血型为A型或B型。 3.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下降、网织和/或有核红细胞升高、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等溶血依据;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查看 |
2016 | 儿科 | 婴儿腹泻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婴儿腹泻(ICD-10:A09.9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1岁以内婴儿,有大便性状和次数(3次以上)改变。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病因。病程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2月以上为慢性腹泻。 2.体征:腹软或腹胀,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根据病因不同而不同,可表现为正常,或有少许红细胞,白细胞或者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便培养,便病毒检测,有助于病原学诊断。氢呼气试验在双糖吸收不良时呈阳性结果。血生化有助于脱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的评估。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血浆白蛋白的测定、消化吸收功能试验、消化道造影、结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胃镜、免疫学检查、过敏原检测、内分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如是感染性腹泻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3.如是细菌感染,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 4.如是食物蛋白介导的过敏性腹泻,根据病情给予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患儿回避过敏食物。纯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母亲也回避引起患儿过敏腹泻的食物。 5.如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给予免乳糖奶粉治疗。 6.应用黏膜保护剂和益生菌。 7.炎症性肠病、遗传代谢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免疫缺陷引起的腹泻,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 查看 |
2016 | 儿科 |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 2.胸部可闻干、湿罗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 4.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及湿度,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喘息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 | 查看 |
2016 | 免疫内科 | 严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 | 查看 |
2016 | 免疫内科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ICD-10:M31.8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 年 Chapel Hill 会议 (CHCC) 的血管炎分类标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 (AAV)分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 查看 |
2016 | 免疫内科 | 大动脉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动脉炎(ICD-10:I77.604,M31.601,M31.4)。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1年)。 1.发病年龄≤40岁:40岁前出现症状或体征。 2.肢体间歇性活动障碍:活动时一个或多个肢体出现逐渐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适,尤以上肢明显。 3.肱动脉搏动减弱: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4.血压差>10mmHg: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5.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 6.血管造影异常: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或类似原因引起。 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敏感性90.5%,特异性97.8%。 | 查看 |
2019 | 内分泌病科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ICD-10:M80.5/M81.5)。(二)诊断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7)。1.已有椎体或髋部脆性骨折史:2.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定腰椎、股骨颈、全髋或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T值≤-2.5:3.骨量低下(-2.5 | 查看 |
2019 | 内分泌病科 |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10:D35.2M82710/0)。(二)诊断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Williamstextbookofendocrinology》(ShlomoMelmed主编,Elsevier出版,2016年,第13版)和《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等国内外诊疗指南。1.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或不育,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2.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3.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升高,个别催乳素水平严重升高的患者因方法学的HOOK效应导致测定结果正常或轻度升高。4.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5.除外其他如垂体柄病变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等情况。 | 查看 |
2019 | 内分泌病科 | 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库欣综合征(ICD-10:E24),入院行定性、定位诊断。(二)诊断依据根据《库欣综合征专家共识(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2):96-102.]和《中国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2015)》[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1):835-840.]。1.定性诊断(1)临床表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水牛背、高血压等。(2)实验室检查:低血钾、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骨质疏松和泌尿系结石等。(3)血尿皮质醇水平增高和(或)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4)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过夜法或经典法)不被抑制。2.定位诊断:影像学检查帮助明确肿瘤位置、疑难病例需要进行双侧岩下窦取血检查等。 | 查看 |
2019 | 内分泌病科 | 尿崩症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ICD-10:E23.2)或肾性尿崩症(ICD-10:N25.1)。(二)诊断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Williamstextbookofendocrinology》(ShlomoMelmed主编,ELSEVIER,2016年,第13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临床表现: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2.24小时尿量增加,超过2500ml/24小时,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血钠和血渗透压可增高。3.禁水试验提示尿崩症改变。利用加压素实验确定属于中枢性尿崩症还是肾性尿崩症。 | 查看 |
2019 | 内分泌病科 |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嗜铬细胞瘤(ICD-10:D35.2M8700/0),恶性嗜铬细胞瘤(ICD-10:C74.1M8700/3),副神经节瘤(ICD-10:M8693/1、M8693/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临床内分泌学》嗜铬细胞瘤章节(陈家伦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37-644.),《内分泌学》(廖二元,莫朝晖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00-923.)及《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肾上腺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3):181-187.)。1.高血压,并具有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典型的症状,部分患者血压正常,且无症状。2.血压监测提示为阵发性高血压、持续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加重。3.血或24小时尿儿茶酚胺(CA)或其代谢产物增高。4.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病灶。5.131I或123I-MIBG显像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 | 查看 |
2019 | 内分泌病科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ICD-10:E21.0)。(二)诊断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Williamstextbookofendocrinology》(WilsonJD主编,HarcourtPublishersLimited,1998年,第9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代谢性骨病学组,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4,7(3):187-198.)。1.临床表现:骨痛、病理性骨折、泌尿系结石或无症状等。2.血总钙、游离钙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或高钙抑制试验PTH不被抑制:对于血钙水平正常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需除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可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表现。4.排除继发性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高钙血症等。 | 查看 |
2019 | 内分泌病科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ICD–10:E03.802)。(二)诊断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临床表现:怕冷、皮肤干燥、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浮肿等。2.试验室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TSH水平高于正常上限水平,甲状腺素和(或)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低于正常下限。常伴随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升高,可伴随贫血。3.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可肿大,或伴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不均质改变等。 | 查看 |
2011 | 内分泌科 |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10:D35.2 M827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Wilson JD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查看 |
2011 | 内分泌科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ICD–10:M80–M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查看 |
2011 | 内分泌科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ICD–10:E03.8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查看 |
2011 | 内分泌科 | 尿崩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ICD-10:E23.2)或肾性尿崩症(ICD-10:N2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Wilson JD 主编,Harcour Publishers 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查看 |
2011 | 内分泌科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ICD-10:E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Wilson JD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