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B12片
核准日期: 2009-01-08
修改日期: 2011-04-29
通用名称: 维生素B12片
英文名称: Vitamin B12 Tabets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 B12。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粉红色。
【适应症】
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 25~100 μg 或隔日 50~200 μg 分次服用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有低血钾及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报道。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利伯病(Leber’s disease)即家族遗传性球后视神经炎及抽烟性弱视症。血清中维生素 B12 异常升高,如使用维生素 B12 治疗可使视神经萎缩迅速加剧,但采用羟钴胺则有所裨益。
痛风患者如使用本品,由于核酸降解加速,血尿酸升高,可诱发痛风发作,应加注意。
神经系统损害者,在诊断未明确前,不宜应用维生素 B12,以免掩盖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 B12 缺乏可同时伴有叶酸缺乏,如以维生素 B12 治疗,血象虽能改善,但可掩盖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对该类患者宜同时补充叶酸,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维生素 B12 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在起始 48 小时,宜查血钾,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严重低血钾。
抗生素可影响血清和红细胞内维生素 B12 测定,特别是应用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可产生假性低值。在治疗前后,随访测定血清维生素 B12 时,应加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应避免与氯霉素合用,否则可抵消维生素 B12 具有的造血功能。
体外实验发现,维生素 C 可破坏维生素 B12。同时给药或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 C 时,可使维生素 B12 血浓度降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氨基水杨酸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抗惊厥药及秋水仙碱等可减少维生素 B12 从肠道的吸收。
消胆胺可结合维生素 B12,减少其吸收。
【药物过量】
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维生素 B12 在体内转化为甲基钴铵和辅酶 B12 产生活性,甲基钴铵参与叶酸代谢,缺乏时妨碍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从而阻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合成,使 DNA 合成受阻,血细胞的成熟分裂停滞,导致巨幼细胞贫血;辅酶 B12 促进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酰辅酶 A 转变成琥珀酰辅酶 A 参与三羧酸循环,人体缺乏时引起甲基丙二酸排泄增加和脂肪酸代谢异常,同时影响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鞘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出现神经损害的临床症状。
【药代动力学】
本品在胃中与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形成维生素 B12 内因子复合物,该复合物进入至回肠末端时与回肠黏膜细胞的微绒毛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进入肠黏膜细胞,再吸收入血液,口服 8~12 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肝脏为主要贮存部位,除机体需求量外,几乎皆以原形经肾脏随尿液排泄。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执行标准】 暂无权限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