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4
药智数据企业版
量身打造,体验升级
立即前往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品说明书 >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打印
企业版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支持高级检索,历史版本查阅,PDF图文对照,点击体验!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药品名称】
英文名称: Gatifloxacin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商品名称: 乐派
【成分】
加替沙星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或淡黄绿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急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衣原体、嗜肺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所致。

非复杂性和复杂性尿道感染(膀胱炎):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所致。

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菌所致、

男性非复杂性尿道感染:由奈瑟淋球菌所致:

女性非复杂性宫颈和直肠感染:由奈瑟淋球菌所致。

在治疗之前,为了分离鉴定致病徽生物及确定其对加替沙星的敏感性,应进行适当的培养和敏感性试验。但在获得细菌检查结果之前即可开始本品治疗。得到细菌学检查结果后,可以继续合适的治疗。

由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有报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对于一些患者,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单纯性尿路感染/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有自限性,应在没有其他药物治疗时方可使用。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日二次,每次 0.2 g,滴注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重症患者可酌情加量。开始使用静脉给药的病人可根据医生的决定改为口服给药勿须凋整剂量。

加替沙星剂量表

病种 每日剂量 疗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400 mg 7~10 天
急性鼻窦炎 400 mg 10 天
社区获得性肺炎 400 mg 7~14 天
单纯的尿道感染 400 mg 单剂
200 mg 3 天
复杂的尿道感染 400 mg 7~10 天
急性肾盂肾炎 400 mg 7~10 天
男性非复杂性淋球菌尿道感染 400 mg 单剂量
女性非复杂性宫颈和直肠淋球菌感染

肾功能损害:由于加替沙星主要由肾脏排出,因此建议肌酐消除率低于 40 ml/min,包括使用血液透析的病人和长期腹膜透析(CAPD)的病人,应调整用药剂量。

肾损害的病人加替沙星推荐使用剂量

肌酐清除率 初始剂量 维持剂量
≥ 40 ml/min 400 mg 400 mg 每天
<40 ml/min 400 mg 200 mg 每天
血液透析 400 mg 200 mg 每天
持续腹膜透析 400 mg 200 mg 每天

维持剂量从第二天开始。

血液透析病人在血液透析后服用加替沙星;

对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及淋病患者使用单剂量 400 mg 或每天 200 mg,用药方案的肾功能不全者勿须调整剂量。

可用下面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

男性:肌酐清除率(ml/min)=

(140-年龄) × 标准体重(kg)
72 × 血清肌酐(mg/dl)  
女性:肌酐清除率(ml/min)=

(140-年龄) × 标准体重(kg) × 0.85

72 × 血清肌酐(mg/dl)

慢性肝脏疾病:中度肝功能不全病人勿须调整剂量,尚无重度肝功能不全病人使用加替沙星的疗效和安全性资料。

【不良反应】

本品的国内外临床试验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阴道炎、腹泻、头痛、眩晕。发生率较低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包括:

全身反应:变态反应,寒战,发热,背痛和胸痛。

心血管系统:心悸。

消化系统: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舌炎,念珠菌性口腔炎,口腔炎,口腔溃疡,呕吐。

代谢与营养系统:周围水肿。

神经系统:多梦、失眠,感觉异常,震颤,血管扩张,眩晕。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咽炎。

皮肤及皮肤软组织:皮疹,出汗。

特殊感官:视觉异常,味觉异常,耳鸣。

泌尿生殖系统:排尿困难,血尿。

其他罕见的相关不良事件有:思维异常,烦燥不安,不能耐受酒精,食欲缺乏,焦虑,关节痛,关节炎,虚弱,哮喘(支气管痉挛),共济失调,骨痛,心动过缓,乳房疼痛,唇炎,结肠炎,意识模糊,惊厥,发绀,人格解体,抑郁,糖尿病,皮肤干燥,吞咽困难,耳病,瘀斑,水肿,出血,欣快感,眼痛,面部水肿,胃肠胀气,胃炎,胃肠出血,牙龈炎,口臭,幻觉,呕血,敌意,感觉过敏,高血糖,高血压,肌张力增加,过度通气,低血糖,下肢痛性痉挛,淋巴结病,斑丘疹,子宫出血,偏头痛,嘴部水肿,肌痛,肌无力,颈痛,神经过敏,惊慌,妄想狂,嗅觉倒错,瘙痒,假膜性肠炎,精神病,上睑下垂,直肠出血,嗜睡,紧张,胸骨下胸痛,心动过速,味觉丧失,口干,舌肿,疱疹等。

实验室检查异常改变发生率低,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LT 或 AST 增高以及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电解质异常等。

总局关于修订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7 年第 79 号) (2017-07-05)

【不良反应】项应增加以下内容
严重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

  1. 致残和潜在的不可逆转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 肌腱病和肌腱断裂
  3. QT 间期延长
  4. 过敏反应
  5. 其他严重并且有时致命的反应
  6.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7.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8. 周围神经病变
  9. 对血糖的干扰
  10. 光敏感性/光毒性

在【注意事项】下对以上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说明。

心血管系统:QT 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惊厥、中毒性精神病、震颤、躁动、焦虑、头晕、意识模糊、幻觉、妄想、抑郁、恶梦、失眠、癫痫发作、极少数情况可导致患者产生自杀的念头或行动

周围神经病变:感觉错乱、感觉迟钝、触物痛感、疼痛、烧灼感、麻刺感、麻木、无力,或轻触觉、痛觉、温度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异常、多发性神经炎

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痛、肌痛、肌无力、张力亢进肌腱炎、肌腱断裂、重症肌无力恶化

超敏反应:荨麻疹、瘙痒及其他严重皮肤反应(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形性红斑)、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包括舌、喉、咽或面部水肿/肿胀)、心血管性虚脱、低血压、意识丧失、气道阻塞(包括支气管痉挛、气促及急性呼吸窘迫)、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

肝胆系统:肝炎、黄疸、急性肝坏死或肝衰竭

泌尿系统: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

血液系统:贫血,包括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和/或其他血液病

其他:发烧、血管炎、血清病、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血糖紊乱、光敏感性/光毒性

【禁忌】
本品禁用于对加替沙星和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糖尿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血糖异常

    已有报道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包括症状性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这些事件通常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但是,低血糖症,特别是高血糖症已经在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产生。除了糖尿病以外,服用加替沙星时与血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合并用药(特别是降血糖用药)。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控血糖。如果用加替沙星治疗的任何患者发生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症状和体征,必须立刻进行适当的治疗,并应该停用加替沙星。 已有报道血糖的暂时异常,通常包括开始治疗 3 天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和血糖水平降低,有时导致严重低血糖症。也已经观察到了高血糖症,甚至某些病例为严重高血糖症。高血糖症通常在应用加替沙星第 3 天后发生。

  2. 加替沙星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类似,可使心电图 Q-T 间期延长。Q-T 间期延长、低血钾或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本品不宜与 IA 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 III 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正在使用可引起心电图 Q-T 间期延长药物(如西沙比利,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慎用本品。

  3.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紧张、激动、失眠、焦虑、恶梦、颅内压增高等。对患有或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如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癫痫或存在癫痫发作因素等,应慎用本品。本品可能会引起眩晕和轻度头痛,从事驾驶汽车等机械作业或从事其他需要精神神经系统警觉或协调活动的患者应慎用。此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和抽搐发生的危险性。

  4. 喹诺酮类药物有时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过敏反应。对首次发现皮疹或者其他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本品。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可根据临床需要用肾上腺素或其它复苏方法治疗,包括吸氧、输液、抗组胺药、皮质激素、升压胺类药物以及气道管理等。

  5. 有报道接受包括本品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可能发生轻度至致命性伪膜性肠炎。因此,对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后出现腹泻的病人应考虑这一诊断。伪膜性肠炎的诊断成立后,即应开始治疗。轻度患者停用抗菌药物后即可恢复;中、重度患者,则应酌情补充液体、电解质,并针对艰难梭菌性肠炎抗菌治疗。

  6. 尽管尚未见到类似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肩部、手部和跟键需要外科治疗或长时间功能丧失的现象,但如果病人在接受本品治疗时有疼痛感,出现炎症反应或肌健断裂等应停用本品,在未明确排除外肌健炎或肌健断裂前,患者应休息,并停止体育锻炼。肌健断裂在喹诺酮类治疗中或治疗后均可发生。

  7. 已有病人在接受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光毒性反应。虽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未见本品在推荐剂量水平发生光毒性。但为保证医疗顺利实施,应避免过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线照射。如果出现晒伤样反应或发生皮肤损害,应及时就诊。

  8. 本品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和抽搐发生的危险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应注意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

  9. 本品必须采用无菌方法稀释和配制。在稀释和使用前必须查看有无颗粒状内溶物,一旦发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物则应弃去不用。本品仅供单次使用,故配制后未用完部分应弃去。严禁将其他制剂加入含本品的瓶中静脉滴注,也不可将其他静脉制剂与本品经同一静脉输液通道使用。如果同一静脉输液通道用于输注不同的药物,在使用本品前后必须用与本品和其他药物相容的溶液冲洗通道。如果本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则必须按本品和该合用药物推荐剂量和方法分别分开给药。

  10. 本品在配制供静脉滴注用每毫升 2 毫克浓度的静脉滴注液时,为保证滴注液与血浆渗透压等张,不宜采用普通注射用水。

  11. 本品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严禁快速静脉滴注或肌内,鞘内,腹腔内或皮下用药。

总局关于修订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7 年第 79 号) (2017-07-05)

【注意事项】增加以下内容:

  1. 致残和潜在的不可逆转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已有报告在同一患者的身体不同器官系统同时发生致残和潜在的不可逆转的严重不良反应,通常包括:肌腱炎,肌腱断裂,关节痛,肌痛,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幻觉,焦虑,抑郁,失眠,严重头痛和错乱)。这些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使用后数小时至数周。任何年龄段的患者,之前没有相关风险因素,均有报告发生这些不良反应。

  2. 肌腱病和肌腱断裂
    氟喹诺酮类药品,会使所有年龄段患者的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增加。这种不良反应最常发生在跟腱,跟腱断裂可能需要手术修复。也有报告在肩、手部、肱二头肌、拇指和其他肌腱点出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可发生在开始使用后数小时或数天,或结束治疗后几个月。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可双侧发生。这种风险在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皮质类固醇药品患者及肾脏、心脏或肺移植手术的患者中进一步增加。除了年龄和使用皮质类固醇的因素外,另可独立增加肌腱断裂风险的因素包括剧烈的体力活动,肾功能衰竭以及以前的肌腱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肌腱炎和肌腱断裂也发生在没有上述风险因素的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患者中。肌腱断裂可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也有报告在治疗结束数月后发生肌腱断裂。在患者发生肌腱疼痛、肿胀、炎症或断裂后,应停止使用本品。在出现肌腱炎或肌腱断裂的迹象后,应建议患者休息,并与医生联系,换用非喹诺酮类药品。有肌腱疾病病史或发生过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

  3. 重症肌无力加重
    氟喹诺酮类药品,有神经肌肉阻断活性,可能加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肌无力症状。上市后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和需要通气支持,以及重症肌无力患者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相关。患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4. QT 间期延长
    某些氟喹诺酮类药品可以使心电图的 QT 间期延长,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上市后监测期间自发报告接受氟喹诺酮类药品治疗的患者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情况罕见。已知 QT 间期延长的患者、未纠正的低血钾患者及使用 IA 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品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老年患者更容易受药品相关的 QT 间期的影响。

  5. 过敏反应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已报告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一些患者在第一次给药后即发生,有些反应可伴随有心血管系统衰竭、丧失意识、刺痛、咽或面部水肿、呼吸困难、荨麻疹、瘙痒等。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肾上腺素紧急治疗。应在第一次出现皮疹或其他任何过敏迹象时停止使用。必要时可进行输氧,静脉注射类固醇,气道管理,包括插管等措施。

  6. 其他严重并且可能致命的反应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已有出现其他严重并且可能致命的事件报告。这些事件中有些是由于过敏,有些则病因不明。这些事件可能是重度的,通常发生在多剂量给药后。临床表现可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症状:发热、皮疹、严重的皮肤反应(例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 综合征);血管炎;关节痛;肌痛;血清病;过敏性肺炎;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肝炎、黄疸、急性肝坏死或肝功能衰竭;贫血,包括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全血细胞减少症和/或其他血液学异常。应在第一次出现皮疹、黄疸或任何其他过敏表现时立即停药并且采取措施。

  7.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已有报告会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包括惊厥和颅内压增高(含假性脑瘤)以及中毒引起的精神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焦躁、激动、失眠、焦虑、噩梦、偏执狂、头晕、错乱、震颤、幻觉、抑郁和自杀想法或行为。这些反应可能发生在首次用药后。如果这些反应发生在患者使用时,应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与所有的氟喹诺酮类药品一样,已知或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严重的脑动脉硬化、癫痫)或存在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如有发作倾向或发作阈值降低)应在获益超过风险时使用。

  8. 周围神经病变
    已有报告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产生罕见的感觉或感觉运动性轴索神经病,影响小和/或大的轴索,致皮肤感觉异常、感觉迟钝、触物痛感和衰弱。对于某些患者,症状可能在用药后很快发生并且可能是不可逆的。如果患者出现外周神经病变症状,包括疼痛、烧灼感、麻刺感、麻木和/或无力,或其他感觉,包括轻触觉、痛觉、温觉、位置觉和振动觉的变化,应立即停药。有周围神经病变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9.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几乎所有的抗菌药品均出现过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报告,严重程度从轻度腹泻至严重结肠炎。抗菌药品治疗使结肠的正常菌群改变,从而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生长。
    艰难梭菌产生的毒素 A 和 B,是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原因。高毒性的梭菌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升高,这些感染抗菌治疗无效,并可能需要结肠切除术。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腹泻均应考虑 CDAD 的可能性。因为 CDAD 可能发生在使用抗菌药品治疗后两个月,因此仔细询问病史是必要的。
    如果怀疑或证实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可能需要停止目前使用的不针对艰难梭菌的抗生素。应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补充蛋白质,采用针对艰难梭菌的抗生素治疗,出现临床指征时应进行手术评价。

  10. 对血糖的干扰
    曾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血糖紊乱(如症状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报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同时口服降糖药(如优降糖/格列本脲)或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应密切监测其血糖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1. 光敏感性/光毒性
    在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后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中度至严重的光敏性/光毒性反应,后者可能表现过度的晒伤反应(例如烧灼感、红斑、水泡、渗出、水肿),常出现在暴露于光的部位(通常是颈部的“V”型区域、前臂伸肌表面、手的背部)。因此,应该避免过度暴露于光源下。发生光毒性反应时应停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加替沙星对孕妇、授乳妇女的疗效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孕妇和授乳妇女使用本品应谨慎,只有在使用本品所获益处大于对胎儿和婴儿可能的危险性时,才可考虑。
【儿童用药】
本品对儿童,青少年(18 岁以下)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目前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更易患有肾功能降低,并且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也可能较大,因此,在选择给药剂量时应该小心,监测肾功能对此会有帮助。在加替沙星上市后,已有报道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老年患者血糖显著异常。老年患者可能患有未察觉的糖尿病、与年龄有关的肾功能降低,潜在的疾病,以及/或者正在应用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合并用药,这些因素可能对血糖异常构成特殊的危险。

当准备给患者应用加替沙星时,建议医生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和/或者高血糖症(血糖代谢异常事件)危险的患者进行讨论,使患者清楚怎样检控其血糖变化,以及发生这样的变化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
  1. 本品与丙磺舒合用,可减缓加替沙星经肾排除。

  2. 本品与地高辛同时使用,未见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但在部分受试者发现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故应监测服用地高辛患者的地高辛毒性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对表现出毒性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适当调整地高辛剂量。但不推荐事先调整两药剂量。

  3. 同时使用加替沙星和影响葡萄糖代谢的药物可增加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危险(见禁症和警告:血糖异常)。 抗糖尿病药物:合并应用格列本脲和其他降血糖药物后,观察到了影响葡萄糖代谢的药效学变化。当格列本脲与加替沙星合并用药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不宜使用高于推荐剂量的治疗。如发生急性口服过量,应严密观察(包括心电图监测)病人病情变化,给予支持治疗,适当补充液体。血液透析(每 4 小时约清除 14%)和长期腹膜透析(8 天约清除 11%)不能有效地从体内清除加替沙星。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加替沙星为 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 R-和 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 DNA 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 IV,从而抑制细菌 DNA 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

体外试验和临床使用结果均表明,本品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

  1. 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

  2.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

  3. 其他徽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

【药代动力学】

据国外研究资料报道,加替沙星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

静脉注射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参数

  峰浓度

(μg/ml)

达峰时间a

(h)

曲线下面积b

(μg·h/ml)

半衰期

(h)

分布容积

(L/kg)

清除率

(ml/min)

肾清除率

(ml/min)

尿回收率

(%)

200 mg 健康志愿者单剂给药

(n = 12)

2.2±0.3 1.00(0.67,1.50) 15.9±2.6 11.1±4.1 1.9±0.1 214±36 155±32 71.7±6.8
多剂给药

(n = 8)c

2.4±0.4 1.00(0.67.1.00) 16.8±3.6 12.3±4.6 2.0±0.3 207±44 155±55 72.4±16.4
400 mg-健康志愿者单剂给药

(n = 30)

5.5±1.0 1.00(0.50,1.00) 35.1±6.7 7.4±1.6 1.5±0.2 196±33 124±41 62.3±16.7
多次剂量

(n = 5)

4.6±0.6 1.00(1.00,1.00) 35.4±4.6 13.9±3.9 1.6±0.5 190±24 161±43 83.5±13.8

a: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
b:单剂给药,曲线下面积(0-∞);多剂给药(0 = 24)
c:肾清除率和尿回收率 n = 7

加替沙星剂量为 200 mg 至 800 mg,连续使用达 14 天,呈线性药代动力学和非时间依赖性。口服或静脉用药后第 3 天时达稳态浓度。400 mg 每天一次,静滴的平均稳态浓度峰值为 4.6 μg/ml,谷值为 O.4 μg/ml。

加替沙星蛋白结合率约为 20%,与浓度无关。加替沙星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相近,而在胆汁、肺泡巨噬细胞、肺实质、肺表皮细胞层、支气管粘膜、窦粘膜、阴道、宫颈、前列腺液、精液等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加替沙星无酶诱导作用,不改变自身和其他合用药物的清除代谢。加替沙星在体内代谢极低,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出。静滴本品后 48 小时,药物原形在尿中的回收率达 70%以上,而其乙二胺和甲基乙二胺代谢物在尿中的浓度不足摄入量的 1%,加替沙星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 7~14 小时。本品静脉注射后,粪便中加替沙星的原药回收率约 5%,提示加替沙星也可经胆道和肠道排除。

【贮藏】 遮光,密闭,置阴凉处保存。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
数据更新时间:2024-06-13
药品中标价格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12.78
中标价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佛山昊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16.93
中标价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佛山昊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16.93
中标价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12.78
中标价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佛山昊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16.93
中标价
发布
康洲大数据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IP试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