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无法使用部分二次筛选功能
请联系客服开通更多权限和功能!
年份 | 科室 | 标题 | 摘要 | 详情查看 |
---|---|---|---|---|
2019 | 小儿外科 | 隐睾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不包括腹内睾丸下降不全)(ICD-10:Q53.1-Q53.9)。行睾丸下降固定术(ICD-9-CM-3:62.5)。(二)诊断依据根据《张金哲小儿外科学》(张金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临床表现:患侧阴囊空虚、扁平、发育差、不对称、未扪及睾丸。2.体格检查:患侧阴囊空虚,但可在阴囊顶部或腹股沟部扪及睾丸:或睾丸可推入阴囊内但放手即回缩,睾丸较正常小,可伴同侧鞘状突未闭。3.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显示睾丸位置与大小。 | 查看 |
2019 | 骨科 |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华骨科杂志,2018,6,38(12)],《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吕厚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2.体检有明确体征:膝关节肿胀、出现屈曲挛缩及内翻或者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3.辅助检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可见明显的髌股关节病变,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 | 查看 |
2019 | 普通外科 | 胰腺癌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10:C25.0),行部分胰腺切除术(ICD-9-CM-3:52.5),全胰切除术(ICD-9-CM-3:52.6),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ICD-9-CM-3:52.7)。(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1.主要症状: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2.体征: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大、胆囊肿大,晚期患者可以扪及上腹部肿块。3.影像学检查:超声或内镜超声:CT及胰腺薄层扫描三维重建:MRI或MRCP:ERCP。4.实验室检查:伴有梗阻性黄疸时会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升高:CA19-9、CEA、CA242等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可能会增高。 | 查看 |
2019 | 心血管内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CD-10:I49.5)。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ICD-9-CM-3:37.81/37.82/37.83)。(二)诊断依据根据《2013ESC心脏起搏和再同步化治疗指南》[EHJ,2013,34(29)],《ACC/AHA/HRS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JAAC,2008,51(21)]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窦性心律变时功能不全。2.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黑矇、晕厥等。3.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表现为:(1)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2)窦性停搏和(或)窦房传导阻滞。(3)慢快综合征: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交替出现。(4)持续心房颤动在电复律后无可维持的窦性心律。(5)持久、缓慢的房室交界性逸搏节律,部分患者可合并房室阻滞和室内阻滞。(6)活动后心率不提高或提高不足。 | 查看 |
2019 | 骨科 |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0)。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外伤史。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 查看 |
2019 | 普通外科 | 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ICD-10:K86.3),行胰腺假性囊肿切除术、囊肿内引流术或囊肿外引流术(ICD-9-CM-3:52.22/52.4/52.01/52.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1.主要症状:胰腺外伤或急性胰腺炎后出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2.体征:上腹部囊性感肿物,光滑,不移动,合并感染时可有触痛。3.影像学检查:超声、胰腺CT或MRI可见胰腺囊肿。4.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增高:囊肿穿刺液可有淀粉酶增高:肿瘤标志物阴性。 | 查看 |
2019 | 心血管内科 |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ICD-10:I20.0/20.1)。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二)诊断依据根据《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6年)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ESC,2015年)。1.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长时间(>20min)静息性心绞痛:新发心绞痛,表现为自发性心绞痛或劳力型心绞痛(CCSⅡ或Ⅲ级):过去稳定性心绞痛最近1个月内症状加重,且具有至少CCSⅢ级的特点(恶化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发作心绞痛。2.心电图表现:症状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或T波倒置≥0.2mV,症状缓解后ST-T变化可恢复。3.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或肌酸激酶CK、CKMB)不升高。 | 查看 |
2019 | 骨科 | 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髁骨折(ICD-10:S42.401-S42.404)。行肱骨髁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外伤史。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髁骨折。 | 查看 |
2019 | 普通外科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E05.0),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ICD-9-CM-3:06.39)。(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编著,2008年,第1版),《甲状腺外科》(陈国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1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1.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和体征。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触诊和超声证实)。3.血清TSH浓度降低,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4.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5.胫前黏液性水肿。6.甲状腺TSH受体抗体(TRAb或TSAb)阳性。以上标准中,1、2、3项为诊断必备条件,4、5、6项为诊断辅助条件。 | 查看 |
2019 | 心血管内科 |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行经导管消融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ICD-9-CM-3:37.26+(37.34/37.9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和《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20(4):279-320]:《2015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Europace,2015,1(11):1601-1687]:《ACC/AHA/HRS2017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HeartRhythm,2018,15:e73–e189)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黑矇、晕厥等。2.心电图表现:(1)异位激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2)至少连续发生3次。(3)频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持续至少30秒以上或虽<30秒但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4.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亦称为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亦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 查看 |
2019 | 骨科 |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1)。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 查看 |
2019 | 普通外科 | 直肠息肉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直肠息肉(ICD-10:K62.1;D12.8,M8210/0),行息肉切除术(ICD-9-CM-3:48.3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1.症状:大便带血,肛门肿物脱出,大便次数增多,黏液便或黏液血便。2.体征:直肠指检触及质软、有弹性或带蒂的肿物,指套或带血或黏液。3.肠镜(如无法作肠镜可考虑CT等检查)。4.经直肠超声或盆腔MRI检查(必要时)。 | 查看 |
2019 | 心血管内科 | 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ICD-10:I47.101)。经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治疗(ICD-9-CM-3:37.34/37.2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5年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HRS,2015,13卷(4)]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定义为激动起源自心房内较小区域,然后离心性扩布,并于此后心动周期内较长的时间内无心内膜的激动。此类心动过速多为自律性增高机制,心房率通常在100~250次/分。部分患者可以是多灶性起源,表现为房速频率不一致以及心电图P波形态多变。(1)临床表现:包括心悸、眩晕、胸痛、呼吸困难、疲乏及晕厥等。儿童可出现进食困难、呕吐及呼吸急促。局灶性房速多呈短阵性、阵发持续性,部分呈无休止性。呈短阵性发作或持续时间短的房速,如果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或者在房性心动过速终止时有窦性停搏,可导致晕厥或黑矇。局灶性房速患者的临床一般为良性过程,但无休止性发作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或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力衰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往往可以加重发作。(2)心电图表现:心电图常表现为长RP’。PR间期的变化一般与房速的频率有关。如出现房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则可以排除AVRT。(3)根据局灶性房速时体表心电图的P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P波在Ⅰ和AVL导联呈负相,或V1导联呈正相,一般提示为左房起源。此外,下壁导联P波呈负相,提示激动由下向上传导:下壁导联P波呈正相,提示激动由上向下传导。起源于高位终末嵴或右上肺静脉的房速的P波形态可以与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相似。然而前者的P波在V1导联多呈正相。偶见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房速。2.折返性房速:其机制是绕固定解剖障碍或功能性障碍区的折返。原发性的折返性房速多见于老年患者且多发于右房,心脏外科术后以及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容易产生折返性房速,其频率多在180~250次/分,房室传导以2∶1多见但也可以出现1∶1传导,严重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力衰竭。心电图显示P波与窦性心律者形态不同,多数情况下心房激动连续存在,产生锯齿样心房波。三维电生理标测以及拖带标测有助于明确折返性房速的机制和折返路径。此外,部分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各种原因导致右心房明显扩大者)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性静止,在转复或导管消融术后需要进行起搏器植入术。 | 查看 |
2019 | 骨科 |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行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7/79.36/79.16)。(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外伤史。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 查看 |
2019 | 神经外科 | 大脑半球胶质瘤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大脑半球胶质瘤(ICD-10:C71/D43.0-D43.2)。行幕上开颅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ICD-9-CM-3:01.52-01.5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依病变所在部位及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肿瘤体积增大或周围水肿引起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等:肿瘤位于功能区或其附近,可早期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差:亦可有脾气暴躁、易激动或欣快等。(2)癫痫发作:包括全身性及局限性发作,部分患者表现为发作性感觉异常。(3)锥体束损伤:肿瘤对侧半身或单一肢体力弱或瘫痪。病初为一侧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继而病变对侧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加和病理反射阳性。(4)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皮质觉障碍,如肿瘤对侧肢体的关节位置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感觉等障碍。(5)失语和视野改变:如肿瘤位于语言中枢,视觉传导通路或视觉中枢,可出现相应表现。2.辅助检查:主要依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多数低级别胶质瘤的CT、MRI检查显示病灶增强不明显,CT扫描通常表现为低密度,MRI的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且范围超过肿瘤的边界:胶质母细胞瘤一般环形增强,中央为坏死区域。为进一步术前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可行磁共振波谱(MRS)、功能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成像(DWI)、脑磁图(MEG)、脑电图、电生理等检查。 | 查看 |
2019 | 心血管内科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I21.3)。(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ESC,2017年)。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1项临床指标。1.急性心肌缺血: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分钟),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应注意典型缺血性胸痛等同症状和非特异性症状。1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STEMI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呈单相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常伴对应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3.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4.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 查看 |
2019 | 骨科 |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内侧踝关节骨折(ICD-10:S82.50)、外侧踝关节骨折(ICD-10:S82.60)、踝关节骨折(双踝、三踝)(ICD-10:S82.80)。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 查看 |
2019 | 神经外科 | 大脑凸面脑膜瘤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大脑凸面脑膜瘤(ICD-10:D32.0)。行开颅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病史:病程一般较长,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因头外伤或其他原因,经头颅CT检查偶然发现。(2)颅高压症状:症状可很轻微,如眼底视盘水肿,但头痛不剧烈。当失代偿时,病情可迅速恶化。(3)局灶性症状: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临近结构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位于额叶或顶叶的脑膜瘤易产生刺激症状,引起癫痫发作,以局限运动性发作常见,表现为面部和手脚抽搐,部分患者可表现为Jackson癫痫,感觉性发作少见。有的患者仅表现为眼前闪光,需仔细询问病史方可发现。(4)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以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多见,肿瘤位于颞区或后区时因视路受压出现视野改变,优势半球的肿瘤还可导致语言障碍。2.辅助检查(1)头颅CT:病变密度均匀,可被明显强化,肿瘤基底宽,附着于硬脑膜上,可伴有钙化,另可见局部颅骨骨质改变。(2)头颅MRI:一般表现为等或稍长T1、T2信号影,注射造影剂后60%~70%的大脑凸面脑膜瘤,其基底部硬脑膜会出现条形增强带——“脑膜尾征”,为其较特异的影像特点。(3)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行以下检查:①脑电图检查:目前主要用于癫痫患者术前、术后评估;②DSA:可了解肿瘤的血运情况和供血动脉的来源,以及静脉引流情况;③行2D-TOF和3D-CE-MRV检查,了解颅内静脉系统情况。 | 查看 |
2019 | 心血管内科 |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ICD-10:I50.1)。(二)诊断依据根据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8年)、《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ESC,201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ESC,2016年)。1.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低灌注症状如四肢湿冷、尿少、神志模糊、头晕。2.体征:奔马律、肺部啰音(双侧)、外周水肿(双侧),重者脉压窄、低血压。3.辅助检查: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BNP)升高,X线胸片可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客观证据。 | 查看 |
2019 | 骨科 | 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或髋关节高位脱位(ICD-10:M16.2/M16.3)。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另编00.74-00.77)。(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髋关节疼痛或跛行、腰部疼痛,疼痛加重,关节功能障碍。2.体格检查:髋关节活动可有不同程度受限,活动时髋关节周围疼痛,可以存在双下肢不等长,臀中肌肌力下降等情况。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覆盖差,股骨头不同程度脱位或半脱位,骨关节炎改变。 |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