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无法使用部分二次筛选功能
请联系客服开通更多权限和功能!
年份 | 科室 | 标题 | 摘要 | 详情查看 |
---|---|---|---|---|
2019 | 呼吸内科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D–10:J80)。(二)诊断依据。根据“柏林标准”(欧洲危急重症医学学会组建专家小组,2012年)。1.起病时间:已知临床诱因后,1周之内或新发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2.胸部影像学:X线胸片或CT扫描,可见双肺浸润影,且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肺不张、结节解释。3.肺水肿原因:无法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多解释的呼吸衰竭,如果无危险因素,需要客观评估(如心脏超声检查)除外高静水压性肺水肿。4.低氧血症:①轻度:200mmHg<PaO2/FiO2≤300mmHg,PEEP或CPAP≥5cmH2O(轻度ARDS患者可采用无创通气):②中度:100mmHg<PaO2/FiO2≤200mmHg,PEEP≥5cmH2O:③重度:PaO2/FiO2≤100mmHg,PEEP≥5cmH2O。如果所在地区纬度高于1000米,应引入校正因子计算:[PaO2/FiO2(气压/760)]。注:FiO2:吸入氧浓度:PaO2:动脉氧分压:PEEP:呼气末正压:CPAP:持续气道正压。 | 查看 |
2019 | 呼吸内科 |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196-2017结核病分类和WS288-2017肺结核诊断。1.流行病学史:可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2.临床表现:可有发热、刺激性咳嗽、胸痛,可伴有呼吸困难。3.体征:有胸腔积液体征,早期患侧可闻及胸膜摩擦音,随着胸腔积液增加,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浊音至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至消失。4.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或CT扫描、超声检查显示胸腔积液征象。5.胸腔积液检查:(1)为渗出液,白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2)腺苷脱氨酶(ADA)升高。(3)胸腔积液抗酸染色涂片和(或)分支杆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可确诊。6.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呈阳性反应,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7.胸膜活检:胸膜组织有典型的结核性病理改变即可确诊。内科胸腔镜检查可直接窥视病变部位,可明显提高胸膜活检的阳性率。8.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抗结核治疗有效可以诊断。 | 查看 |
2019 | 呼吸内科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ICD–10:I27.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等病史。2.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的相应表现。3.辅助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显示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表现。具有以上1加2条或1加3条,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 查看 |
2019 | 呼吸内科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CD-10:J84.104)。(二)诊断依据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年),《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循证指南》(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日本呼吸学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2015年)。(1)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病(如家庭或职业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和药物毒性).(2)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UIP型(此类患者不建议行外科肺活检)。(3)已进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根据HRCT和外科肺活检病理的特定组合进行诊断。 | 查看 |
2019 | 呼吸内科 | 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膜间皮瘤(ICD–10:C45.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恶性胸膜间皮瘤ASCO临床实践指南》(JCO,2018年)。1.有接触石棉或放疗的经历。2.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可有呼吸困难、胸痛,或合并咳嗽、发热、乏力、体重减轻。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霍纳综合征(Hornersyndrome)。3.体格检查:可有单侧或双侧肺叩诊浊音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4.实验室检查:可见贫血、血小板数增多,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升高。5.胸部X线显示胸腔积液,或见胸膜/壁包块。6.胸部增强CT显示胸腔积液或基于胸膜的肿块,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7.胸胸膜穿刺活检或腔镜胸膜组织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胸膜间皮瘤。8.免疫组化检测排除其他转移性腺癌。 | 查看 |
2019 | 呼吸内科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霍纳综合征(Hornersyndrome)、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肿瘤综合征)等。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病理组织免疫组化。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增强MRI或增强CT(有造影剂过敏或造影禁忌可不增强)、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 查看 |
2019 | 呼吸内科 | 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2.体征: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3.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见气胸线,肺组织受压。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口腔念珠菌病者(ICD-10:B37.0)。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1.病史:有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头颈部放射治疗史:义齿戴用史: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2.临床症状和体征:口干、疼痛、烧灼感: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伪膜(伪膜型):舌背乳头萎缩、口角炎、口腔黏膜发红(红斑型):或有白色角化斑块及肉芽肿样增生(增殖型)。3.实验室检查:病损区或义齿组织面涂片可见念珠菌菌丝及孢子:唾液或含漱浓缩液培养或棉拭子真菌培养阳性。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ICD-10:K00.601)。行丝圈式间隙保持器(ICD-9-CM-3:24.8)。(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症状:个别乳磨牙早失。2.检查:乳磨牙缺失,间隙存在。3.X线片可见继承恒牙正常发育,近期不能萌出。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ICD-10:K12.0)。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结合复发性、自限性、周期性特点及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做出诊断。1.病史规律(1)复发性:1年内至少反复发作3次。(2)自限性。(3)周期性。2.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溃疡呈单个或数个反复发作,间歇期不规律。(2)溃疡发生部位多见于非角化黏膜。(3)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略凹陷,周围有充血红晕,表面有黄色假膜。(4)轻型溃疡直径<10mm:疱疹样(口炎型)溃疡直径稍小,可出现十余个至数十个散在分布的小溃疡:重型(腺周口疮)溃疡可深达黏膜下层,常单发,直径>10mm,愈合后常留有瘢痕。(5)溃疡疼痛明显。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口腔扁平苔藓(ICD-10:L43)。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1.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女性。2.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有对称性,颊黏膜最常见。3.病损由白色丘疹排列网状、树枝状、环状成条纹或斑块等,可伴有基底黏膜充血、糜烂。4.可同时伴有全身皮肤损害,多发生于四肢和躯干,为扁平多角紫红色丘疹,有瘙痒:亦可出现指(趾)甲病损。5.病损部位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扁平苔藓组织病理学改变。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乳牙慢性牙髓炎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牙慢性牙髓炎(ICD-10:K04.002)。行根管治疗术(ICD-9-CM-3:23.7)。(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症状:可无疼痛史:若有自觉症状,可表现为:(1)咀嚼食物嵌塞窝洞时有不适感。(2)较轻的隐痛、钝痛。(3)一过性冷热刺激痛或不适。(4)自发痛、放散痛、阵发痛。2.检查:表面可有颜色改变或呈墨浸样变,牙齿表面完整性破坏,可见近髓龋洞,探诊可有疼痛:叩诊时无明显疼痛或稍感不适。3.X线片牙齿冠部可有透影区,根尖周组织无病理性改变。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乳牙中龋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牙中龋(ICD-10:K02.1)。行龋齿充填术(ICD-9-CM-3:23.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冷热酸甜敏感,无自发痛史。2.检查:表面可有颜色改变或呈墨浸样变,牙齿表面完整性破坏,质地粗糙、松软。3.咬合翼片有助于显示发生于邻面的龋损,釉质及牙本质浅层可见透影区。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腮腺多形性腺瘤(ICD-10:D11.0,M8940/0)。行腮腺肿物及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或部分腮腺切除术):1.腮腺肿物及浅叶切除术(ICD-9-CM-3:26.2901)。2.面神经解剖术(ICD-9-CM-3:04.0401)。3.部分腮腺切除术(ICD-9-CM-3:26.31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2.肿块质地中等,呈球状或分叶状,周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面神经功能障碍。3.超声或CT显示腮腺内有界限清楚的占位病变。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舌癌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2M8070/3)。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1.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25.3/25.4)。2.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40.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10:S02.6)。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6.7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有明确的外伤史。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颌前突畸形(ICD-10:K07.108)。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ICD-9-CM-3:76.62-76.64),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需要时)(ICD-9-CM-3:76.6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下颌向前突出,前牙反合,后牙近中关系(AngleⅢ类)。2.面下1/3较长,软组织颏前点前移。3.X线头影测量:∠SNA正常,∠SNB大于正常,∠ANB小于正常或为负角。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牙列缺失(ICD-10:K08.101或K08.104)。行牙列缺失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全口牙缺失,或单颌牙列缺失。2.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3.口腔软硬组织健康,上下颌骨局部形态及关系、颌间距离等均满足种植固定义齿要求。4.X线片显示拟种植区的上下颌骨局部骨量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 查看 |
2019 | 口腔科 | 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临床路径 |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牙列缺失(ICD-10:K08.0、K80.1)。行牙列缺失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ICD-9-CM-3:23.5x0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全口牙缺失,或单颌牙列缺失。2.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3.口腔软硬组织健康,上下颌骨局部形态及关系、颌间距离等均满足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要求。4.X线片显示拟种植区的局部骨量满足种植体植入要求。 |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