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1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打印
企业版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支持高级检索,历史版本查阅,PDF图文对照,点击体验!

丙泊酚乳状注射液

核准日期: 2012-11-20
修改日期: 2013-03-21;2016-04-07;2017-05-02;2017-05-11;2018-08-29;2019-02-15;2019-02-19;2020-11-02;2020-12-30;2021-05-28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丙泊酚乳状注射液
英文名称: Propofol Injectable Emulsion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丙泊酚。
化学名称:2,6-二异丙基苯酚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2H18O
分子量:178.27
本品辅料为大豆油(供注射用)、蛋黄卵磷脂、甘油(供注射用)、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白色的均匀乳状液体。
【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的短效静脉麻醉剂。
本品也可以用于重症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使用本品通常需要补充镇痛药。
本品只可通过静脉滴注,不推荐采用大剂量推注。
本品已经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剂、吸入麻醉药和镇痛药配合使用,尚未遇到药物配伍禁忌。使用本品作为全身麻醉以辅助区域麻醉技术,所需剂量较低。
全麻诱导
    A、成人
    本品只可通过静脉滴注,不推荐采用大剂量推注。
    2%浓度的本品仅当病人需用此浓度全麻维持时才用于全麻诱导。
    对于术前已给药和未给药的病人,建议本品应缓慢静脉给药(一般健康成年人每10秒给药40mg),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调整给药速率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1.5~2.5mg/kg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较小的给药速率(20~50mg/min)可减少所要求的总剂量。超过此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ASA 3级和4级病人,给药速率应该更慢(每10秒约20mg)。
    B、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麻醉诱导时所需丙泊酚剂量可能较低。降低程度应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应低速给予较低的剂量,并观察病人的反应逐渐加量。
    C、小儿
    本品不推荐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参见[不良反应]部分)。
    当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建议缓慢输注给予本品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低于这个年龄,所需的药量可能更大。ASA 3级和4级的小儿建议用较低的剂量。
全麻维持
    A、成人
    通过持续输注给予本品,能够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深度。不推荐使用重复单次大剂量推注。
    全麻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的不同,通常每小时4~12mg/kg的速率范围能保持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B、老年病人
    当丙泊酚用于全麻维持时,其输注速率应降低。对于ASA 3级和4级的病人给药速率及剂量应进一步降低。严禁快速推注(单次或重复)给药,因为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循环呼吸系统抑制。
    C、小儿
    本品不推荐用于3岁以下儿童。
    通过输注给予本品,能够维持麻醉所要求的深度。所需的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的不同,通常每小时9~15mg/kg的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重症监护期间的镇静
    A、成人
    当作为对正在接受人工通气的重症监护病人的镇静药物使用时,建议持续输注本品。大多数患者的输注速率为每小时0.3~4.0mg/kg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患者在接受本品用于ICU镇静时,推荐输注速率不应超过每小时4.0mg/kg。除非患者的获益大于风险(参见[注意事项])。
    如本品用于有脂肪超负荷危险的病人时,应监测血脂水平,有指标显示机体血脂清除不完全时,应适当调整本品剂量。如患者同时接受其他静脉乳剂,应考虑输注的脂肪总量并酌情减量。1ml含20mg的本品约含0.1g脂肪。如果患者用药时间超过3天,则均应对其血脂进行监测。
    B、老年病人
    当丙泊酚用于镇静时,其输注速率应降低。对于ASA 3级和4级的病人给药速率及剂量应进一步降低。严禁快速推注(单次或重复)给药,因为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循环呼吸系统抑制。
    C、小儿
    本品禁用于16岁或16岁以下儿童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因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被证明。
给药方法
    未稀释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可经塑料注射器或玻璃输液瓶(2%浓度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不可以稀释)应用,当使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维持麻醉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定量输液泵等设备,以便控制输注速率。
    本品亦可通过临近注射部位的Y型三通加入到静脉输液的5%的葡萄糖输液、0.9%氯化钠输液或4%葡萄糖与0.18%氯化钠混合的输液中,但不可与上述输液在使用前混合。
【不良反应】
以本品进行麻醉诱导通常是平稳的,极少出现兴奋。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麻醉剂药理学可预期的不良作用,如低血压。考虑到麻醉的特性以及患者在接受重症监护,故所报告的与麻醉及重症监护相关的不良事件可能会与所进行的操作或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关。
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不良反应列表
发生频率 发生系统 不良反应
多见(>1/10) 全身及给药局部: 诱导期局部疼痛(1)
常见(>1/100,<1/10) 血管系统: 低血压(2)
儿童中出现面部潮红(4)
心脏系统: 心动过缓(3)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 诱导期一过性呼吸暂停
胃肠系统: 复苏期恶心及呕吐
神经系统: 复苏期头痛
全身及给药局部: 儿童中的撤药综合征(4)
少见(>1/1000,<1/100) 血管系统: 血栓形成及静脉炎
罕见
(>1/10000,<1/1000)
神经系统: 在麻醉诱导、维持及复苏期,包括惊厥和角弓反张的癫痫样运动
极罕见(<1/10000) 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 横纹肌溶解(5)
胃肠系统: 胰腺炎
损伤,中毒及手术综合征: 术后发热
肾脏及泌尿系统: 延长给药后尿液变色
免疫系统: 过敏-可能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红斑和低血压
生殖系统及乳房: 性欲过强
心脏系统: 肺水肿
神经系统: 术后意识不清
(1)可通过使用前臂及肘窝较粗的静脉的方法来减轻。对于局部疼痛还可通过合用利多卡因减轻(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2)偶尔,需要静脉输液和较低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给药速率,以纠正低血压。
(3)罕有严重的心动过缓,有个别进展为心博停止的报告。
(4)在重症监护时突然中断给药后出现。
(5)用于重症监护病人镇静,当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剂量超过每小时4mg/kg时有极罕见的横纹肌溶解的报告。
本品超出说明书范围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的报告表明,如使用了儿科剂量可能会出现循环呼吸的抑制(参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部分)。
【禁忌】 已知对1%或2%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过敏的病人禁用。
本品禁用于重症监护的16岁和16岁以下儿童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
【注意事项】 2%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应该由受过训练的麻醉医师或重症监护病房医生给药。用药期间病人应始终处于监护之中,备有保持呼吸道畅通,人工通气,供氧和其他复苏的设备。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不应由外科医师或诊断性手术医师给药。
麻醉诱导期间可能会发生低血压和一过性的呼吸暂停,与术前用药和其它药物的应用和剂量有关。
有时,纠正低血压需要静脉补液及降低2%丙泊酚乳状注射液麻醉维持中的输注速率。
病人全身麻醉时,必须保证完全苏醒后方能出院。很罕见应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时发生术后一段时间无意识,并有时伴有肌肉张力增加。这种情况发生之前,有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苏期,有时没有经过。虽然患者可以自行苏醒,但无意识的患者仍需看护。
对于心脏、呼吸道、肾或肝脏损害的病人,或者循环血容量减少、衰弱的病人,使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与其它静脉麻醉药一样应该谨慎。
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缺乏解除迷走神经作用的活性,已经有心动过缓(偶然较重)和心搏停止的报告,并与药物有关。在麻醉诱导前或麻醉维持期间,尤其是在迷走神经紧张性似乎占优势或当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与可能会引起心动过缓的其它药物合用时,应该考虑静脉给予抗胆碱药物。
当对癫痫病人使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时,可能有惊厥的危险。
脂肪代谢紊乱的病人和必须小心使用脂肪乳的其它情况下,应用本品要谨慎。认为有脂肪超载特殊危险的病人,给予本品时,建议监测血脂水平。如果监测表明,脂肪未被充分地从机体清除,那么本品给药量应该相应调整。如果病人正在同时接受其他静脉脂肪乳,则用量应该减少,因为要考虑到本品制剂输注的脂肪量,即本品1.0毫升含约0.1克的脂肪。
不推荐在电惊厥治疗中使用本品。
与其他麻醉药品一样,患者在复苏期可能会出现性欲过强。
关于重症监护病人(ICU)用药的建议:
    在接受本品用于ICU镇静的重病患者中,极罕见有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高钾血症和/或心力衰竭的报告,有些还导致死亡。下列因素可能为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低组织氧供量;严重神经系统损伤和/或脓毒症;一次或多次高剂量给予—血管收缩剂、类固醇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和/或丙泊酚。所有在ICU中使用的镇静剂和治疗药物(包括本品)应逐渐增加剂量以维持最佳的供氧和血液动力学参数。
    乙二胺四醋酸(EDTA)是一种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包括锌离子在内)。在长期给予本品时,尤其是对于易患锌缺乏症,如有烧伤、腹泻和/或严重败血症症状的患者需补充锌。
其他注意事项
    鉴于本品不含抗微生物的防腐剂,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当抽吸本品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入无菌注射器,在打开安瓶或小瓶启封后立即装上装置使用。在整个输注期间,必须保持本品和输注装置无菌。从本品输注管路上加任何药物或液体,必须在紧靠静脉置管的部位加入,本品一定不能通过微生物滤器给药。
    本品和含本品的任何注射器,都应一次性使用,根据已建立的其它脂肪乳剂的准则,单次输注本品必须不超过12小时,在输注结束时或达12小时后,无论哪种情况,本品的贮器和输注管路必须丢弃或替换。
使用/处理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该振摇,使用后剩余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均应丢弃。
    必须保持本品及其输注装置无菌(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对驾驶或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病人应该得到忠告,即全身麻醉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技能性工作如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可能受影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
    妊娠期间禁用丙泊酚,但在妊娠的前三个月终止妊娠时,已经有使用本品的经验。
产科
    本品能透过胎盘屏障,并可能与新生儿的抑制状态有关,该药禁用于产科麻醉。
哺乳
    正在哺乳的母亲使用本品后,对新生儿的安全性尚未被肯定。
【儿童用药】 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已经用于脊髓及硬膜外麻醉,并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滞剂、吸入麻醉剂及镇痛剂合用,未发生任何药理学上的配伍禁忌。当局部麻醉中须辅以全麻时,要求使用较低剂量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
配伍禁忌
    本品在使用前不应与其他注射液混合。
    神经-肌肉阻滞剂,如阿曲库铵及美维库铵,在静脉通路冲洗前不能与本品经同一静脉输液通道给药。
【药物过量】 意外性用药过量,可能引起心脏和呼吸抑制。应该使用氧气进行人工通气处理呼吸抑制。对于心血管抑制的治疗,要求把病人的头部放低,如果抑制严重,应该使用血浆增容剂和升压药。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约30秒),短效的全身麻醉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是迅速的。像所有全身麻醉药一样,对丙泊酚的作用机理了解甚少。然而,丙泊酚被认为是通过配基门控GABAA受体对神经递质GABA的抑制功能产生正向调制作用来产生其镇静或麻醉效应。
    丙泊酚为静脉用全麻药,用于麻醉或镇静的诱导与维持。治疗剂量下静脉注射后40秒内即可迅速产生催眠作用,而兴奋作用很小。与其他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剂一样,丙泊酚的血脑平衡半衰期约为1~3分钟,这与其麻醉的快速诱导有关。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丙泊酚Ames试验、酿酒酵母基因突变/基因转化试验、体外中国仓鼠细胞遗传学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雌性大鼠交配前2周至妊娠第7天静脉注射给予丙泊酚15mg/kg/天(按mg/m2计算,相当于推荐的人体诱导剂量),未见对生育力的影响。大鼠显性致死试验中,雄性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丙泊酚剂量达15mg/kg/天,连续5天,未见对生育力的影响。大鼠和家兔静脉给予丙泊酚15mg/kg/天(按mg/m2计算,相对于推荐的人体诱导剂量),未见对生育力的影响或对胎仔的损害。但15mg/kg/天剂量下可见母鼠或母兔死亡,幼仔哺乳期存活率降低。子代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可能是丙泊酚对母体的药理作用(麻醉作用)所致。
【药代动力学】 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丙泊酚浓度的下降,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描述。一室中的分布(首相)具有非常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及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由灌注不良组织中的丙泊酚的再分布,是较慢的末端相的特征。
丙泊酚分布广泛,并迅速从机体清除(总体清除率1.5~2升/分钟)。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形成无活性的丙泊酚和它相应的醌醇结合物,该结合物从尿中排泄。
当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的稳态值。当本品的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其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贮藏】 密闭,在2~25℃之间保存,不能冰冻。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暂无权限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
数据更新时间:2025-05-08
发布
×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联系客服反馈建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公众号

扫码关注
药智数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