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拉斯汀片
核准日期: 2023-06-21
修改日期: 2023-07-06
通用名称: 比拉斯汀片
英文名称: Bilastine Tablets
【成分】 本品活性成份为比拉斯汀。
化学名称:2-[4-(2-(4-(1-(2-乙氧基乙基)-1H-苯并咪唑-2-基)哌啶-1-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8H37N3O3
分子量:463.61
辅料:微晶纤维素,羧甲淀粉钠,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
化学名称:2-[4-(2-(4-(1-(2-乙氧基乙基)-1H-苯并咪唑-2-基)哌啶-1-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8H37N3O3
分子量:463.61
辅料:微晶纤维素,羧甲淀粉钠,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
【性状】 本品为椭圆形、双面凸起、中间带刻痕的白色片。
【适应症】 用于荨麻疹的对症治疗,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用药剂量
成年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
每日一次,每次20mg比拉斯汀(1片),用于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给药方法
口服,用水吞服。本片剂应在进食食物或果汁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持续时间
治疗持续时间取决于疾病类型,持续时间和病程。
特殊用药人群
肾功能不全患者
针对特殊风险成年患者人群(肾损害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无需调整成年患者的比拉斯汀剂量(见[临床药理])。
肝功能不全患者
尚无关于肝损害成年患者的临床经验。但是,由于比拉斯汀不代谢,以原形从尿液和粪便中消除,因此预计肝损害不会增加成年患者的全身暴露量,使其超过安全范围。因此,肝损害成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见[临床药理])。
成年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
每日一次,每次20mg比拉斯汀(1片),用于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给药方法
口服,用水吞服。本片剂应在进食食物或果汁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持续时间
治疗持续时间取决于疾病类型,持续时间和病程。
特殊用药人群
肾功能不全患者
针对特殊风险成年患者人群(肾损害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无需调整成年患者的比拉斯汀剂量(见[临床药理])。
肝功能不全患者
尚无关于肝损害成年患者的临床经验。但是,由于比拉斯汀不代谢,以原形从尿液和粪便中消除,因此预计肝损害不会增加成年患者的全身暴露量,使其超过安全范围。因此,肝损害成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见[临床药理])。
【不良反应】
在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中的安全性特征总结
比拉斯汀临床开发期间,在国外开展的过敏性鼻炎Ⅲ期临床试验中纳入了青少年患者。
国外临床试验汇总数据显示,接受20mg比拉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结膜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分别为12.7%和12.8%)。
在临床开发期间进行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有2525例成人和青少年患者接受了不同剂量的比拉斯汀治疗,其中1697例接受了比拉斯汀20mg治疗,有1362例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接受20mg比拉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结膜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适应症的患者最常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是头痛、嗜睡、头晕和疲乏,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发生频率相当。
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汇总表
下表中列出了在临床开发期间接受20mg比拉斯汀治疗的患者中至少可能与比拉斯汀有关且有超过0.1%的患者(N=1697)报告的ADR:
频率分类如下:
·非常常见(≥1/10)
·常见(≥1/100且<1/10)
·不常见(≥1/1,000且<1/100)
·罕见(≥1/10,000且<1/1,000)
·非常罕见(<1/10,000)
·不详(无法根据现有数据进行估计)
罕见、非常罕见、频率不详的反应未列入表中。
频率不详(无法根据现有数据进行估计):上市后已观察到心悸、心动过速、超敏反应(如速发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皮疹、局部水肿/局部肿胀和红斑)和呕吐反应。
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中发生的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在接受比拉斯汀20mg或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均观察到了嗜睡、头痛、头晕和疲乏。报告频率分别为:3.06% vs. 2.86%(嗜睡);4.01% vs. 3.38%(头痛);0.83% vs. 0.59%(头晕);0.83% vs. 1.32%(疲乏)。
上市后监测期间收集到的信息已经证实了临床开发阶段观察到的安全性特征。
在儿科人群中的安全性总结
比拉斯汀20mg规格片剂不可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见[适应症])
临床开发期间,青少年(12-17岁)中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类型和严重程度与在成年人中观察到的结果相同。上市后监测期间在该人群(青少年)中收集到的信息已经证实临床试验结果。
比拉斯汀临床开发期间,在国外开展的过敏性鼻炎Ⅲ期临床试验中纳入了青少年患者。
国外临床试验汇总数据显示,接受20mg比拉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结膜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分别为12.7%和12.8%)。
在临床开发期间进行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有2525例成人和青少年患者接受了不同剂量的比拉斯汀治疗,其中1697例接受了比拉斯汀20mg治疗,有1362例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接受20mg比拉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结膜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适应症的患者最常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是头痛、嗜睡、头晕和疲乏,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发生频率相当。
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汇总表
下表中列出了在临床开发期间接受20mg比拉斯汀治疗的患者中至少可能与比拉斯汀有关且有超过0.1%的患者(N=1697)报告的ADR:
频率分类如下:
·非常常见(≥1/10)
·常见(≥1/100且<1/10)
·不常见(≥1/1,000且<1/100)
·罕见(≥1/10,000且<1/1,000)
·非常罕见(<1/10,000)
·不详(无法根据现有数据进行估计)
罕见、非常罕见、频率不详的反应未列入表中。
系统器官分类 | 比拉斯汀20毫克 | 所有比拉斯汀剂量 | 安慰剂 | |
发生率 | 不良反应 | n=1697 | n=2525 | n=1362 |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 | ||||
不常见 | 口腔疱疹 | 2(0.12%) | 2(0.08%) | 0(0.0%) |
代谢和营养类疾病 | ||||
不常见 | 食欲增加 | 10(0.59%) | 11(0.44%) | 7(0.51%) |
精神疾病 | ||||
不常见 | 焦虑 | 6(0.35%) | 8(0.32%) | 0(0.0%) |
失眠 | 2(0.12%) | 4(0.16%) | 0(0.0%) | |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 ||||
常见 | 嗜睡 | 52(3.06%) | 82(3.25%) | 39(2.86%) |
头痛 | 68(4.01%) | 90(3.56%) | 46(3.38%) | |
不常见 | 头晕 | 14(0.83%) | 23(0.91%) | 8(0.59%) |
耳和迷路类疾病 | ||||
不常见 | 耳鸣 | 2(0.12%) | 2(0.08%) | 0(0.0%) |
眩晕 | 3(0.18%) | 3(0.12%) | 0(0.0%) | |
心脏器官疾病 | ||||
不常见 | 右束支传导阻滞 | 4(0.24%) | 5(0.20%) | 3(0.22%) |
窦性心律不齐 | 5(0.30%) | 5(0.20%) | 1(0.07%) | |
心电图QT间期延长 | 9(0.53%) | 10(0.40%) | 5(0.37%) | |
其他心电图异常 | 7(0.41%) | 11(0.44%) | 2(0.15%) | |
呼吸,胸和纵隔疾病 | ||||
不常见 | 呼吸困难 | 2(0.12%) | 2(0.08%) | 0(0.0%) |
鼻腔不适 | 2(0.12%) | 2(0.08%) | 0(0.0%) | |
鼻腔干燥 | 3(0.18%) | 6(0.24%) | 4(0.29%) | |
胃肠系统疾病 | ||||
不常见 | 上腹部疼痛 | 11(0.65%) | 14(0.55%) | 6(0.44%) |
腹痛 | 5(0.30%) | 5(0.20%) | 4(0.29%) | |
恶心 | 7(0.41%) | 10(0.40%) | 14(1.03%) | |
胃部不适 | 3(0.18%) | 4(0.16%) | 0(0.0%) | |
腹泻 | 4(0.24%) | 6(0.24%) | 3(0.22%) | |
口干 | 2(0.12%) | 6(0.24%) | 5(0.37%) | |
消化不良 | 2(0.12%) | 4(0.16%) | 4(0.29%) | |
胃炎 | 4(0.24%) | 4(0.16%) | 0(0.0%) | |
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 | ||||
不常见 | 皮肤瘙痒 | 2(0.12%) | 4(0.16%) | 2(0.15%) |
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 ||||
不常见 | 疲劳 | 14(0.83%) | 19(0.75%) | 18(1.32%) |
口渴 | 3(0.18%) | 4(0.16%) | 1(0.07%) | |
基础疾病病情改善 | 2(0.12%) | 2(0.08%) | 1(0.07%) | |
发热 | 2(0.12%) | 3(0.12%) | 1(0.07%) | |
乏力 | 3(0.18%) | 4(0.16%) | 5(0.37%) | |
各类检查 | ||||
不常见 | γ-谷氨酰转移酶上升 | 7(0.41%) | 8(0.32%) | 2(0.15%)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 5(0.30%) | 5(0.20%) | 3(0.22%) |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 3(0.18%) | 3(0.12%) | 3(0.22%) | |
血肌酐升高 | 2(0.12%) | 2(0.08%) | 0(0.0%) | |
血甘油三酯升高 | 2(0.12%) | 2(0.08%) | 3(0.22%) | |
体重增加 | 8(0.47%) | 12(0.48%) | 2(0.15%) |
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中发生的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在接受比拉斯汀20mg或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均观察到了嗜睡、头痛、头晕和疲乏。报告频率分别为:3.06% vs. 2.86%(嗜睡);4.01% vs. 3.38%(头痛);0.83% vs. 0.59%(头晕);0.83% vs. 1.32%(疲乏)。
上市后监测期间收集到的信息已经证实了临床开发阶段观察到的安全性特征。
在儿科人群中的安全性总结
比拉斯汀20mg规格片剂不可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见[适应症])
临床开发期间,青少年(12-17岁)中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类型和严重程度与在成年人中观察到的结果相同。上市后监测期间在该人群(青少年)中收集到的信息已经证实临床试验结果。
【禁忌】 对比拉斯汀或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在中度或重度肾损害患者中,比拉斯汀与P-糖蛋白抑制剂(例如酮康唑、红霉素、环孢素、利托那韦或地尔硫卓)联合施用可增加血浆中的比拉斯汀水平,从而增加比拉斯汀的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应避免对中度或重度肾损害患者联合应用比拉斯汀和P-糖蛋白抑制剂。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一项在成年人中进行的研究评估了比拉斯汀对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的剂量对驾驶能力没有影响。但是,由于个体对药品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应建议患者在确定自己对比拉斯汀有何反应之前不要驾驶或使用机器。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一项在成年人中进行的研究评估了比拉斯汀对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的剂量对驾驶能力没有影响。但是,由于个体对药品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应建议患者在确定自己对比拉斯汀有何反应之前不要驾驶或使用机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
没有或仅有有限的关于妊娠女性使用比拉斯汀的数据。
作为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在妊娠期间使用本药品。
哺乳
目前尚未研究比拉斯汀在母乳中的排泄情况。
在决定是继续/停止母乳喂养还是停止/放弃比拉斯汀治疗时,必须考虑到母乳喂养儿童的获益和比拉斯汀治疗对母亲的获益。
生育
没有或仅有有限的临床数据。
没有或仅有有限的关于妊娠女性使用比拉斯汀的数据。
作为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在妊娠期间使用本药品。
哺乳
目前尚未研究比拉斯汀在母乳中的排泄情况。
在决定是继续/停止母乳喂养还是停止/放弃比拉斯汀治疗时,必须考虑到母乳喂养儿童的获益和比拉斯汀治疗对母亲的获益。
生育
没有或仅有有限的临床数据。
【儿童用药】 比拉斯汀20mg规格片剂不可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仅在成年人中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总结如下。
与食物的相互作用:食物显著降低了比拉斯汀3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与西柚汁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20mg比拉斯汀和西柚汁可使比拉斯汀的生物利用度降低30%。这种效果可能也适用于其他果汁。生物利用度下降的程度可能因生产商和水果而异。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抑制OATP1A2,一种以比拉斯汀为底物的摄取转运体(见[临床药理])。作为OATP1A2底物或抑制剂的药品,例如利托那韦或利福平,也可能具有降低比拉斯汀血浆浓度的潜力。
与酮康唑或红霉素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比拉斯汀20mg o.d.和酮康唑400mg o.d.或红霉素500mg t.i.d.可使比拉斯汀AUC和Cmax分别增加2倍和2-3倍。这些变化可以通过与肠道外排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因为比拉斯汀是P-gp的底物而不是代谢物(见[临床药理])。这些变化似乎不影响比拉斯汀和酮康唑或红霉素的安全性特征。作为P-gp底物或抑制剂的其它药品,例如环孢素,也可能会增加比拉斯汀的血浆浓度。
与地尔硫卓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比拉斯汀20mg o.d.和地尔硫卓60mg o.d.可使比拉斯汀的Cmax增加50%。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与肠道外排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来解释(见[临床药理]),并且似乎不影响比拉斯汀的安全性特征。
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酒精和20mg比拉斯汀o.d.后的精神运动表现与摄入酒精和安慰剂后的精神运动表现相似。
与劳拉西泮的相互作用:连续8天同时摄入比拉斯汀20mg o.d.和劳拉西泮3mg o.d.并没有增强劳拉西泮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抑制作用。
儿科人群
仅在成年人中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预计在12至17岁的青少年人群中,本药品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程度和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与成年人是相似的。
与食物的相互作用:食物显著降低了比拉斯汀3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与西柚汁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20mg比拉斯汀和西柚汁可使比拉斯汀的生物利用度降低30%。这种效果可能也适用于其他果汁。生物利用度下降的程度可能因生产商和水果而异。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抑制OATP1A2,一种以比拉斯汀为底物的摄取转运体(见[临床药理])。作为OATP1A2底物或抑制剂的药品,例如利托那韦或利福平,也可能具有降低比拉斯汀血浆浓度的潜力。
与酮康唑或红霉素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比拉斯汀20mg o.d.和酮康唑400mg o.d.或红霉素500mg t.i.d.可使比拉斯汀AUC和Cmax分别增加2倍和2-3倍。这些变化可以通过与肠道外排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因为比拉斯汀是P-gp的底物而不是代谢物(见[临床药理])。这些变化似乎不影响比拉斯汀和酮康唑或红霉素的安全性特征。作为P-gp底物或抑制剂的其它药品,例如环孢素,也可能会增加比拉斯汀的血浆浓度。
与地尔硫卓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比拉斯汀20mg o.d.和地尔硫卓60mg o.d.可使比拉斯汀的Cmax增加50%。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与肠道外排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来解释(见[临床药理]),并且似乎不影响比拉斯汀的安全性特征。
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同时摄入酒精和20mg比拉斯汀o.d.后的精神运动表现与摄入酒精和安慰剂后的精神运动表现相似。
与劳拉西泮的相互作用:连续8天同时摄入比拉斯汀20mg o.d.和劳拉西泮3mg o.d.并没有增强劳拉西泮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抑制作用。
儿科人群
仅在成年人中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预计在12至17岁的青少年人群中,本药品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程度和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与成年人是相似的。
【药物过量】 从开发和上市后监测期间进行的临床试验的资料中检索了有关比拉斯汀急性用药过量的信息。在临床试验中,2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在接受10至11倍的比拉斯汀治疗剂量(单剂量220mg;或每天200mg,连续给药7天)给药后,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频率比安慰剂组高2倍。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是头晕、头痛和恶心。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及QTc间期明显延长。上市后监测期间收集的信息与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信息一致。
在一项有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参与的“全面QT/QTc交叉研究”中,对比拉斯汀多剂量(100mg×4天)对心室复极的影响进行了关键性评价,但结果没有显示出明显的QTc延长。
没有儿童用药过量的数据。
如果用药过量,建议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目前尚无已知的针对比拉斯汀的解毒剂。
在一项有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参与的“全面QT/QTc交叉研究”中,对比拉斯汀多剂量(100mg×4天)对心室复极的影响进行了关键性评价,但结果没有显示出明显的QTc延长。
没有儿童用药过量的数据。
如果用药过量,建议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目前尚无已知的针对比拉斯汀的解毒剂。
【临床试验】
在荨麻疹患者中开展了两项国外临床试验(一项Ⅱ期临床试验[BILA 0601/UCI];一项Ⅲ期临床试验[BILA 2006/UCI])和一项中国Ⅲ期临床试验(INCN/12/Bil-CIU/003)。
这些研究ITT人群共包括1023例随机患者。
国外临床试验数据
Ⅱ期临床试验
BILA 0601/UCI是一项剂量探索性研究,4个平行组分为10mg、20mg和30mg比拉斯汀与安慰剂。随机分配了222例受试者,在禁食条件下(早餐前一小时或早餐后两小时)进行28天研究治疗。ITT人群包括219例受试者,PP人群包括152例受试者。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比拉斯汀用于CIU对症治疗时的最有效和最佳耐受剂量。
在整个研究期间,总症状评分显示,接受比拉斯汀的患者比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关于主要疗效变量(第28天的TSS变化,基于患者评估结果),所有三种剂量的比拉斯汀在减轻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方面均优于安慰剂,且三种剂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1)。
表1 第28天的TSS评估结果(患者评估)-平均值(SD)-ITT群体
TSS单个%变化
1) 各剂量比拉斯汀和安慰剂之间的T检验
2) 第0天各剂量比拉斯汀和安慰剂之间经TSS调整协方差分析
A)安慰剂与比拉斯汀10mg;
B)安慰剂与比拉斯汀20mg;
C)安慰剂与比拉斯汀30mg
Ⅲ期临床试验
BILA 2006/UCI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关键、安慰剂和阳性治疗对照的平行研究,分为3个治疗组:比拉斯汀20mg与左西替利嗪5mg和安慰剂口服给药。在该研究中,525例受试者接受随机分组,其中516例(98.3%)纳入ITT人群(比拉斯汀20mg:N=172;左西替利嗪5mg:N=163;安慰剂:N=181)。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比拉斯汀20mg与左西替利嗪和安慰剂相比在进行4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对症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比拉斯汀20mg组中,第28天TSS3的变化为-4.23;左西替利嗪5mg组中,第28天TSS3变化为-4.63;安慰剂组中,第28天TSS3变化为-2.99。阳性治疗(比拉斯汀20mg和左西替利嗪5mg)和安慰剂在主要疗效变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COVA;p<0.001)。比拉斯汀20mg和左西替利嗪5mg之间没有检测到差异(表2)。次要疗效变量的结果与主要疗效变量的结果一致。
表2 28天治疗期内AM/PM TSS相较基线的变化(ITT人群)
1)基线时TSS调整ANCOVA。
中国临床试验数据
Ⅲ期临床试验
INCN/12/Bil-CIU/003研究是一项双盲、双模拟、随机、多中心、Ⅲ期研究,包括大约28天的治疗期和7天的随访期。288例中国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成年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比拉斯汀20mg组或左西替利嗪5mg组,接受每天一次口服给药。主要疗效终点是比拉斯汀20mg相比左西替利嗪5mg在CIU对症治疗4周后疗效的非劣效性(根据患者日记中患者的评估结果,28天内早晚TSS3变化[反应性症状,即过去12小时内对症状的评估])。
所有受试者都是中国人,中位(范围)年龄为34.0(18-65)岁,女性占比(56.8%)高于男性(43.2%)。治疗组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除外)方面大多均衡。
比拉斯汀20mg组,第28天TSS3相较基线的变化为-2.54;左西替利嗪5mg组,第28天TSS3相较基线的变化为-3.06(表3)。次要疗效终点的结果与主要疗效终点的结果一致。
表3 根据受试者评估结果按周分列的TSS3相较基线的变化和实际值汇总(反应性评分)-PP
CFB=相较基线的变化;Max=最大值,Min=最小值,N=各组/总体分析人群中受试者总数,n=各治疗组/总体人群中该类别的受试者人数,SD=标准差,TSS3=3项症状总评分。
TSS3评分=瘙痒强度症状评分+风团数症状评分+风团症状最大直径。
这些研究ITT人群共包括1023例随机患者。
国外临床试验数据
Ⅱ期临床试验
BILA 0601/UCI是一项剂量探索性研究,4个平行组分为10mg、20mg和30mg比拉斯汀与安慰剂。随机分配了222例受试者,在禁食条件下(早餐前一小时或早餐后两小时)进行28天研究治疗。ITT人群包括219例受试者,PP人群包括152例受试者。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比拉斯汀用于CIU对症治疗时的最有效和最佳耐受剂量。
在整个研究期间,总症状评分显示,接受比拉斯汀的患者比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关于主要疗效变量(第28天的TSS变化,基于患者评估结果),所有三种剂量的比拉斯汀在减轻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方面均优于安慰剂,且三种剂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1)。
表1 第28天的TSS评估结果(患者评估)-平均值(SD)-ITT群体
变量 | 安慰剂n=53 | 比拉斯汀10mg n=53 | 比拉斯汀20mg n=57 | 比拉斯汀30mg n=56 | 检验 |
第0天的TSS1 | 7.0(1.8) | 7.1(1.3) | 6.8(1.6) | 7.0(1.5) | p=0.806A p=0.526B p=0.953C |
第28天的TSS2 | 5.4(2.5) | 2.7(2.3) | 2.7(2.8) | 3.5(2.9) | p<0.001A p<0.001B p<0.001C |
TSS变化1 | -1.6(2.8) | -4.3(2.5) | -4.0(3.0) | -3.5(3.1) | p<0.001A p<0.001B p<0.001C |
TSS%变化1 | -18.1(48.6) | -61.3(32.0) | -58.9(40.7) | -48.8(40.1) | p<0.001A p<0.001B p<0.001C |
1) 各剂量比拉斯汀和安慰剂之间的T检验
2) 第0天各剂量比拉斯汀和安慰剂之间经TSS调整协方差分析
A)安慰剂与比拉斯汀10mg;
B)安慰剂与比拉斯汀20mg;
C)安慰剂与比拉斯汀30mg
Ⅲ期临床试验
BILA 2006/UCI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关键、安慰剂和阳性治疗对照的平行研究,分为3个治疗组:比拉斯汀20mg与左西替利嗪5mg和安慰剂口服给药。在该研究中,525例受试者接受随机分组,其中516例(98.3%)纳入ITT人群(比拉斯汀20mg:N=172;左西替利嗪5mg:N=163;安慰剂:N=181)。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比拉斯汀20mg与左西替利嗪和安慰剂相比在进行4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对症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比拉斯汀20mg组中,第28天TSS3的变化为-4.23;左西替利嗪5mg组中,第28天TSS3变化为-4.63;安慰剂组中,第28天TSS3变化为-2.99。阳性治疗(比拉斯汀20mg和左西替利嗪5mg)和安慰剂在主要疗效变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COVA;p<0.001)。比拉斯汀20mg和左西替利嗪5mg之间没有检测到差异(表2)。次要疗效变量的结果与主要疗效变量的结果一致。
表2 28天治疗期内AM/PM TSS相较基线的变化(ITT人群)
变量(平均值[标准差]) | 比拉斯汀20mg n=172 | 左西替利嗪5mg n=163 | 安慰剂 n=181 | 检验 |
基线TSS3 | 6.87(1.07) | 6.70(0.94) | 6.70(1.05) | |
第28天TSS3(LOCF) | 2.64(2.06) | 2.07(1.78) | 3.72(2.13) | |
TSS3变化 | -4.23(2.1) | -4.63(1.91) | -2.99(2.16) | ANCOVA1 p<0.001 |
中国临床试验数据
Ⅲ期临床试验
INCN/12/Bil-CIU/003研究是一项双盲、双模拟、随机、多中心、Ⅲ期研究,包括大约28天的治疗期和7天的随访期。288例中国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成年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比拉斯汀20mg组或左西替利嗪5mg组,接受每天一次口服给药。主要疗效终点是比拉斯汀20mg相比左西替利嗪5mg在CIU对症治疗4周后疗效的非劣效性(根据患者日记中患者的评估结果,28天内早晚TSS3变化[反应性症状,即过去12小时内对症状的评估])。
所有受试者都是中国人,中位(范围)年龄为34.0(18-65)岁,女性占比(56.8%)高于男性(43.2%)。治疗组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除外)方面大多均衡。
比拉斯汀20mg组,第28天TSS3相较基线的变化为-2.54;左西替利嗪5mg组,第28天TSS3相较基线的变化为-3.06(表3)。次要疗效终点的结果与主要疗效终点的结果一致。
表3 根据受试者评估结果按周分列的TSS3相较基线的变化和实际值汇总(反应性评分)-PP
比拉斯汀20mg(N=122) | 左西替利嗪5mg(N=120) | |||
实际 | CFB | 实际 | CFB | |
基线 | ||||
n | 122 | 120 | ||
平均值(SD) | 4.06(2.040) | 4.43(2.102) | ||
中位数 | 4.00 | 4.50 | ||
最小值,最大值 | 0.0,9.0 | 0.0,8.5 | ||
第7天 | ||||
n | 122 | 122 | 120 | 120 |
平均值(SD) | 1.69(1.777) | -2.37(2.380) | 1.51(1.930) | -2.91(2.205) |
中位数 | 1.50 | -2.50 | 0.50 | -3.00 |
最小值,最大值 | 0.0,8.0 | -8.0,4.5 | 0.0,7.5 | -8.0,1.0 |
第14天 | ||||
n | 122 | 122 | 120 | 120 |
平均值(SD) | 1.44(1.674) | -2.62(2.256) | 1.32(1.633) | -3.10(2.178) |
中位数 | 1.00 | -3.00 | 0.50 | -3.00 |
最小值,最大值 | 0.0,7.5 | -7.5,4.5 | 0.0,6.0 | -8.0,2.0 |
第21天 | ||||
n | 122 | 122 | 120 | 120 |
平均值(SD) | 1.60(2.026) | -2.46(2.446) | 1.45(1.855) | -2.98(2.361) |
中位数 | 0.50 | -3.00 | 0.50 | -3.00 |
最小值,最大值 | 0.0,8.5 | -8.0,4.5 | 0.0,6.5 | -8.0,6.5 |
第28天 | ||||
n | 121 | 121 | 120 | 120 |
平均值(SD) | 1.53(1.914) | -2.54(2.594) | 1.37(1.876) | -3.06(2.469) |
中位数 | 1.00 | -3.00 | 0.00 | -3.50 |
最小值,最大值 | 0.0,9.0 | -8.0,6.0 | 0.0,7.0 | -8.0,6.0 |
TSS3评分=瘙痒强度症状评分+风团数症状评分+风团症状最大直径。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比拉斯汀是一种非镇静性长效组胺拮抗剂,可选择性地拮抗外周H1受体,对毒蕈碱受体无亲和力。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比拉斯汀Ames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在大鼠生育力试验中,经口给予比拉斯汀75、275和1000mg/kg/天,对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未见影响,对交配、生育和妊娠指数均未见影响。
在妊娠大鼠器官生成期(妊娠第6天至第17天)经口给予比拉斯汀75、275和1000mg/kg/天,未见母体和胎仔毒性。在妊娠兔器官生成期(妊娠第6天至第19天),经口给予比拉斯汀30、110和400mg/kg,≥30mg/kg剂量下可见母体毒性(摄食量下降、肌张力降低、流产),400mg/kg剂量下可见胎仔毒性(颅骨,胸骨及四肢骨化不全比例增加)。
在大鼠围产期试验中,经口给予比拉斯汀75、275和1000mg/kg,1000mg/kg/天剂量下雌性动物在妊娠和哺乳期间的体重增加减少;未见对F0代、F1代及F代2幼仔的影响。
在一项大鼠哺乳期试验中,哺乳大鼠单次经口给药(20mg/kg)后,乳汁中比拉斯汀浓度约为母体血浆中浓度的一半,其与人体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致癌性
在为期2年的小鼠和大鼠致癌性试验中,给药剂量分别为100、500和2000mg/kg和200、600、1200mg/kg,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的肿瘤。
比拉斯汀是一种非镇静性长效组胺拮抗剂,可选择性地拮抗外周H1受体,对毒蕈碱受体无亲和力。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比拉斯汀Ames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在大鼠生育力试验中,经口给予比拉斯汀75、275和1000mg/kg/天,对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未见影响,对交配、生育和妊娠指数均未见影响。
在妊娠大鼠器官生成期(妊娠第6天至第17天)经口给予比拉斯汀75、275和1000mg/kg/天,未见母体和胎仔毒性。在妊娠兔器官生成期(妊娠第6天至第19天),经口给予比拉斯汀30、110和400mg/kg,≥30mg/kg剂量下可见母体毒性(摄食量下降、肌张力降低、流产),400mg/kg剂量下可见胎仔毒性(颅骨,胸骨及四肢骨化不全比例增加)。
在大鼠围产期试验中,经口给予比拉斯汀75、275和1000mg/kg,1000mg/kg/天剂量下雌性动物在妊娠和哺乳期间的体重增加减少;未见对F0代、F1代及F代2幼仔的影响。
在一项大鼠哺乳期试验中,哺乳大鼠单次经口给药(20mg/kg)后,乳汁中比拉斯汀浓度约为母体血浆中浓度的一半,其与人体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致癌性
在为期2年的小鼠和大鼠致癌性试验中,给药剂量分别为100、500和2000mg/kg和200、600、1200mg/kg,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的肿瘤。
【贮藏】 密封,不超过30℃保存。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60个月
【执行标准】 暂无权限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