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7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打印
企业版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支持高级检索,历史版本查阅,PDF图文对照,点击体验!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药品名称】
英文名称: Glucos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葡萄糖 5% 与氯化钠 0.9% 辅料为注射用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钠。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补充热能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剂量取决于年龄、体重、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酸碱平衡)状况以及伴随治疗,应该由指导医生确定。

应同时考虑葡萄糖和氯化钠的用法用量。

(一)葡萄糖的用法用量:

1、补充热能 患者因某些原因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时,一般可予 10%~2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同时补充体液。葡萄糖用量根据所需热能计算。

2、全静脉营养疗法 葡萄糖是此疗法最重要的能量供给物质。在非蛋白质热能中,葡萄糖与脂肪供给热量之比为 2:1。具体用量依临床热量需要量决定。根据补液量的需要,葡萄糖可配成 25%~50% 不同浓度,必要时加胰岛素,每 5~10 g 葡萄糖加正规胰岛素 1 单位。由于本品常应用高渗溶液,对静脉刺激性较大,并需输注脂肪乳剂,故一般选用较深部的大静脉,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

3、低糖血症 重者可先予用 50% 葡萄糖注射液 20~40 ml 静脉注射。

4、饥饿性酮症 严重者应用 5%~2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 100 g 葡萄糖可基本控制病情。

5、失水 等渗性失水给予 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6、高钾血症 应用 10%~25% 注射液,每 2~4 g 葡萄糖加 1 单位正规胰岛素输注,可降低血清钾浓度。但此疗法仅使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体内总钾含量不变。如不采取排钾措施,仍有再次出现高钾血症的可能。

7、组织脱水 高渗溶液(一般采用 50% 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静脉注射 20~50 ml。但作用短暂。临床上应注意防止高血糖,目前少用。用于调节腹膜透析液渗透压时,50% 葡萄糖注射液 20 ml 即 10 g 葡萄糖可使 lL 腹膜透析液渗透压提高 55mOsm/kgH2O。亦即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每升高 1%,渗透压提高 55mOsm/kgH2O。

(二)氯化钠的用法用量:

1、高渗性失水 高渗性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故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 48 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 0.5 mmol/L。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 > 155 mmol/L,血浆渗透浓度 > 350mOsm/L,可予 0.6% 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待血浆渗透浓度 < 330mOsm/L,改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总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作为参考:

一般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 2~3 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2、等渗性失水 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 0.9% 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 0.9% 氯化钠注射液和 1.25% 碳酸氢钠或 1.86%(1/6M)乳酸钠以 7:3 的比例配制后补给。后者氯浓度为 107 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给量可按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作为参考。①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 = (体重下降(kg) × 142)/154;②按红细胞压积计算:补液量(L) = (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 × 体重(kg) × 0.2)/正常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 48%,女性为 42%。

3、低渗性失水 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 120 mmol/L 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 0.5 mmol/L,不超过每小时 1.5 mmol/L。当血钠低于 120 mmol/L 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 3%~5% 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一般要求在 6 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 120 mmol/L 以上。补钠量(mmol/L) = [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 × 体重(kg) × 0.2。待血钠回升至 120~125 mmol/L 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 10% 氯化钠注射液。

4、低氯性碱中毒 给予 0.9% 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500~1000 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三)其他用法用量

1.本品中对应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的理论值如下: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的理论值为 560mOsmol/L。

2.高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溶液可能会导致静脉刺激和静脉炎。因此,建议通过大的中心静脉给予高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溶液,以便快速稀释该高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溶液。

3.具体的氯化钠和葡萄糖浓度、剂量、体积、给药速率和持续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体重和临床状况以及伴同疗法,并应由临床医生来确定给药。对于有电解质和葡萄糖异常的患者和儿童患者,应咨询在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

4.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的快速纠正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剂量、给药速率和持续时间应由在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确定。

5.当开始给予含葡萄糖产品时,应考虑逐步增加滴速。

6.电解质补充可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来指示。

7.在给予任何注射液时,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管路内过滤器。
【不良反应】
(1)输注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左心衰竭。

(2)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

(3)过多、过快给予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脑水肿等。

(4)静脉炎:发生于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时。改用大静脉滴注,静脉炎发生率下降。

(5)高浓度溶液注射若外渗可致局部肿痛。

(6)反应性低血糖:合并使用胰岛素过量,原有低血糖倾向及全静脉营养疗法突然停止时易发生。

(7)高血糖非酮症昏迷:多见于糖尿病、应激状态、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内给予高渗葡萄糖溶液及全静脉营养疗法时。

(8)电解质紊乱: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

(9)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和寒颤,发热。

(10)低钠血症[不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与 0.9% 氯化钠和 10%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

(11)代谢和营养障碍:高钠血症(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10% 葡萄糖溶液),高血糖症。

(12)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皮疹,瘙痒症。

(13)全身性疾病和用药部位状况:注射部位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水泡、发冷、发烧。

(14)其他不良反应(类反应)(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10% 葡萄糖溶液)

所报告的等渗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输注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低钠血症,可能是症状性的;高氯性酸中毒。
【禁忌】
本品不得用于有以下情况的患者:

(1)脑、肾、心脏功能不全者;

(2)血浆蛋白过低者;

(3)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未控制患者;

(4)高渗性脱水患者:

(5)高血糖非酮症性高渗状态。

(6)已知对本产品过敏;

(7)临床上明显的高血糖症。
【注意事项】
1.警告

一、超敏反应

已有本品超敏反应/输注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的报告。如果出现了超敏反应/输注反应的体征或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必须按照临床指征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在已知对玉米或玉米产品过敏的患者中使用含葡萄糖溶液时,应格外谨慎。

二、在有钠潴留、体液过多和水肿风险的患者中使用

在患有以下疾病或有以下疾病风险的患者中使用本品时应特别谨慎:

(1)高钠血症[仅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

(2)高氯血症[仅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

(3)代谢性酸中毒[仅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

(4)血容量过多;

(5)可能导致钠潴留、体液过多和水肿(中央或外周)的疾病;

(6)服用可能增加钠和体液潴留风险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临床表现钠潴留和水肿的患者中,应该谨慎使用(如果可以)含钠离子的溶液。对于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给予含钠离子的溶液可能会导致钠潴留。

手术中或手术后立即输注等渗(0.9%)氯化钠溶液可能导致过多的钠潴留。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可作为指导。

三、低钾血症

输注本品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在患有低钾血症或有低钾血症风险的患者中使用本品时应特别谨慎,可能需要密切临床监测,例如:

①代谢性碱中毒患者;

②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静脉内给予葡萄糖时低钾血症加重;

③胃肠道损失(例如腹泻、呕吐)患者;

④长期低钾饮食者;

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

⑥接受会增大低钾血症风险药物(例如利尿药、β-2 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给予过量的无钾葡萄糖溶液可能导致严重的低钾血症。应该维持血清钾水平,根据需要补充钾离子。含葡萄糖和 0.20%、0.30% 或 0.33% 氯化钠的溶液不得通过相同的输液器具与血液同时输注,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凝聚。

四、低钠血症

输注钠浓度 < 0.9% 的溶液可能导致低钠血症。可能需要进行密切临床监测。低钠血症可导致头痛、恶心、癫痫发作、嗜睡、昏迷、脑部水肿和死亡。急性症状性低钠性脑病被认为是医疗紧急情况。低钠血症的风险增大的人群,例如:

①儿童;

②老年患者;

③女性;术后患者;

④精神性烦渴患者;

⑤在接受会增大低钠血症风险的药物(如某些抗癫痫和精神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低钠性脑病的风险增大的人群,例如:

①在儿科患者(年龄 ≤ 16 岁)中;

②在女性患者(特别是绝经前女性患者)中;

③在低氧血症患者中;在潜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

五、高渗性、血清电解质和水平衡失调的风险

对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注射液根据输注的体积和速率,并根据患者潜在的临床状况和葡萄糖代谢能力,本品静脉给药可能导致:

(1)高渗性、渗透性多尿和脱水;

(2)电解质失调,例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低镁血症;

(3)酸碱平衡失调;

(4)水分过多/血容量过多和(例如)充血状态,包括中央(如肺充血)和外周水肿;

(5)血清葡萄糖浓度升高与血清渗透压升高有关。与高血糖症有关的渗透性多尿可导致或促进脱水的发展和电解质损失。

静脉内输液给药会引起液体和/或溶质超负荷,导致血清电解质浓度稀释,水合过度,充血状态或肺水肿。稀释状态的风险与电解质浓度成反比。溶质超负荷引起充血状态,伴外周和肺水肿的风险与电解质浓度成正比。

六、低渗性和高渗性、血清电解质和水平衡失调的风险

对于 0.2%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0.45% 氯化钠和 2.5% 葡萄糖、0.33%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和 0.45%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注射液根据输注的体积和速率,并根据患者潜在的临床状况和葡萄糖代谢能力,本品静脉给药可能导致:

(1)低渗性;

(2)高渗性、渗透性多尿和脱水;

(3)电解质失调,例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低镁血症;

(4)水分过多/血容量过多和(例如)充血状态,包括中央(如肺充血)和外周水肿;

(5)在长期肠胃外治疗期间,或当患者状态或给药速率需要时,可能需要进行临床评价和定期实验室测定以监测体液平衡、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的变化。

静脉内输液给药会引起液体和/或溶质超负荷,导致血清电解质浓度稀释,水合过度,充血状态或肺水肿。稀释状态的风险与电解质浓度成反比。溶质超负荷引起充血状态,伴外周和肺水肿的风险与电解质浓度成正比。

七、在有钠失衡风险的患者中的应用

对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注射液,在患有低钠血症或低钠血症风险增加的患者中使用应特别谨慎,例如:儿童、老年患者、女性、术后患者、精神性烦渴患者。低钠血症可导致头痛、恶心、癫痫发作、嗜睡、昏迷、脑部水肿和死亡。急性症状性低钠性脑病被认为是医疗紧急情况。在长期肠胃外治疗期间,或当患者状态或给药速率需要时,可能需要进行临床评价和定期实验室测定以监测体液平衡、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的变化。

八、高血糖症

葡萄糖溶液快速给药可能会引发较多的高血糖和高渗综合征。为避免发生高血糖症,输注速率应不超过患者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减小高血糖症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果血糖水平超过了认为个体患者可接受水平,必须调节输注速率和/或给予胰岛素。在以下患者中静脉输注葡萄糖时应特别谨慎,例如:

(1)葡萄糖耐量受损(例如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或有脓毒症、创伤或休克);

(2)严重营养不良(促成再进食综合征的风险);

(3)硫胺素缺乏,例如在慢性酒精中毒(由于丙酮酸氧化代谢能力减弱而有乳酸性酸中毒风险)患者中;

(4)葡萄糖和/或游离水负荷增大可能导致加重的水和电解质失调。

使用本品时应特别谨慎的其他患者包括:

(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糖症已涉及到大脑缺血性脑损伤增加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恢复能力减弱;

(2)严重外伤性脑损伤(尤其在创伤后首个 24 小时内)患者。早期高血糖症与严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较差有相关性;

(3)新生儿。

葡萄糖长期静脉给药及相关高血糖症可能导致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速率减小。

九、再进食综合征

对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再喂食,可能导致再进食综合征,其特点是患者开始合成代谢而致使细胞内钾、磷和镁转移。也可能发展为硫胺素缺乏症和液体潴留。谨慎监测并缓慢增加营养素摄入量,同时避免过度喂食,可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十、在严重肾功能损害或有此风险的患者中使用

对(严重)肾功能损害及有此风险的患者使用本品时应特别谨慎。在此类患者中,给予本品可能导致钠潴留和/或体液过多。

2.一般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慎用:

①水肿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脑水肿及特发性水肿等;

②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

③高血压;

④低钾血症;

⑤老年人和小儿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2)随访检查:

①血清钠、钾、氯浓度

;②血液酸碱平衡指标;

③肾功能;

④血压和心肺功能。

(3)分娩时注射过多葡萄糖可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发生产后婴儿低血糖。

(4)下列情况慎用:

①周期性麻痹、低钾血症患者;

②应激状态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诱发高血糖;

③水肿及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者易致水潴留,应控制输液量;心功能不全者尤应控制滴速。

(5)使用前仔细检查包装,应完好无损;挤压检查内袋,如有渗漏即丢弃;内装溶液应澄清,无可见微粒或颜色改变,应一次性使用。

(6)遵医嘱,用无菌技术添加药物,充分混匀,并挤压检查有无渗漏。

(7)本品为大容量注射液,鉴于我国南北方温差大,避免过热或冰冻。

(8)药用不得与输血同时进行。本品不应与血液一起通过同一输注装置给予,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假凝集或溶血。

(9)勿使用本产品进行串联输注。使用前,需密切观察输液通路内是否含有空气,用于加压输液前,应驱除袋内空气,以避免形成空气栓塞。

(10)使用进气式输液器进行输液时,应确保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

(11)添加药物可能产生配伍禁忌。不得使用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添加物。在添加药物前,须确定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或稳定性,并确定本品的 pH 值范围合适。需查阅拟添加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及其相关文献。添加药物后,需检查其有无颜色变化和/或出现沉淀物、不溶性复合物或结晶体。含有添加药物的溶液不得储存。仅供一次性使用。未用完部分应丢弃。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分娩期母体静脉输注葡萄糖可能导致胎儿高血糖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因胎儿胰岛素产生导致的反弹性新生儿低血糖症。

给予本品前谨慎地考虑每位特定患者的风险和益处。
【儿童用药】
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输液速率和剂量取决于患者年龄,体重,代谢、临床状况以及伴随治疗,应该在儿童静脉内输液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用药。需密切监测血浆电解质浓度。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风险增加,因此在静脉内葡萄糖溶液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以确保充分的血糖控制,从而避免可能的远期不良作用。新生儿低血糖可能会导致长时间的癫痫发作、昏迷和脑损伤。高血糖与脑室内出血、迟发型细菌和真菌感染、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氧需求增加、延长住院时间和死亡有关。

儿童(包括新生儿和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生低钠血症及低钠性脑病的风险增加。低渗流体与非渗透性抗利尿激素(ADH)分泌物一起输注可能会导致低钠血症[不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低钠血症可导致头痛、恶心、癫痫发作、嗜睡、昏迷、脑部水肿和死亡;因此,急性症状性低钠性脑病被认为是医疗紧急情况。在儿童群体中应密切监测血浆电解质浓度。低钠血症的快速纠正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剂量、给药速率和持续时间应由在儿科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确定。
【老年用药】
当为老年患者选择输注溶液的种类和输注体积/速率时,应考虑老年患者通常容易有心脏、肾、肝脏和其他疾病或合用药物疗法。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当在接受其他影响血糖控制或液体和/或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使用本品时,应考虑本品的血糖影响及其对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在接受锂盐治疗的患者中使用时应特别谨慎。在给予本品时,肾脏钠和锂的清除能力可能增大,并可导致锂水平降低。
【药物过量】
可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

过量给予本品可能导致:

(1)高血糖症、对水和电解质平衡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应的并发症。例如,严重高血糖症和严重稀释性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可能是致命的;

(2)低钠血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发作、昏迷、脑部水肿和死亡);

(3)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高钠血症[仅适用于 0.9% 氯化钠和 5%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与 0.9% 氯化钠和 10% 葡萄糖静脉注射液]。

(4)体液过多(可导致中央和/或外周水肿)。

当评估过量时,应考虑该溶液中的所有添加剂。

临床上明显的本品过量可造成医疗紧急情况。

干预措施包括停止给予本品、减小剂量、给予胰岛素和根据具体临床体征采取的其他措施。
【药理毒理】
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钠和氯是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葡萄糖进人体内后,正常人体每分钟利用能力 6 mg/kg。
【贮藏】 密闭保存。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执行标准】 暂无权限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
数据更新时间:2025-05-08
发布
×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联系客服反馈建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公众号

扫码关注
药智数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