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孢地尼胶囊
本品主要成份为头孢地尼。
其化学名称为:(6R,7R)-7-[[(2-氨基-4-噻唑基)-(肟基)乙酰基]氯基]-3-乙烯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4H13N5O5S2
分子量:395.42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下列敏感菌引起的轻度至中度感染。
1、成人和青少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由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和卡他性摩拉克氏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和卡他性摩拉克氏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
急性上颌鼻窦炎:由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和卡他性摩拉克氏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没有儿童用药资料)。
咽炎或扁桃腺炎:由化脓链球菌引起。
(头孢地尼对根除由化脓链球菌引起的口咽部感染有效。但对防止与由化脓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或扁桃腺炎并发的风湿热没有研究,而肌注青霉素对此发烧有效。)
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化脓链球菌引起。
2、儿童患者
急性中耳炎:由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和卡他性摩拉克氏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
咽炎或扁桃腺炎:由化脓链球菌引起。
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化脓链球菌引起。
1、对于正常人群:
口服,通常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00mg(一次1粒,3次/日)头孢地尼。具体用药方法应遵照医生的处方。对于所有感染性疾病,一天最大用药量是600mg,以十天为一疗程,一日一次用药量疗效同每日两次是等效的。一日一次用药量还未应用于肺炎及皮肤感染,因此,对于这些病症用药量应维持在一日两次。食物不影响用药。
对于儿童患者,建议服用颗粒剂。
2、对于特殊人群:
1)肾功能不全患者:
由于成人病人肌酸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头孢地尼用药量应每日300g,对于门诊病人,清除率不易测定,然而下述公式可用于估计成年病人肌酸酐清除率,如果估计值有效,肌酸酐血清可反应出肾功能的稳定水平。
男性 Clcr=(重量)(140-年龄)/(72)(肌酸酐血清)
女性 Clcr=0.85×(重量)(140-年龄)/(72)(肌酸酐血清)
肌酸酐清除率单位为ml/min,年龄为岁数,重量为千克。肌酸酐血清为mg/dl。
2)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清除人体内的头孢地尼。患者在进行慢性血液透析时,建议用药量为隔一天300mg或7mg/kg。每一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应服用300mg或7mg/kg的头孢地尼,结束后仍维持300mg或7mg/kg。
1、美国3275例患者口服本品600mg/日,其不良反应情况如下。大部分副作用温和且具有自身限制性。无死亡或劳动力永久丧失病例。125例病人由于腹泻或恶心停止用药,17例病人由于出疹停止用药。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与服用多重剂量头孢地尼有关。
服用头孢地尼胶囊中人体各项指数变化(N=3275)
发生率 (≥1%) |
↑γ-谷氨酸转移酶 ↑尿蛋白 ↑尿血红细胞 |
1% 1% 1% |
发生率 (<1%,>0.1%) |
↑葡萄糖,↓葡萄糖 ↑丙氨酸转移酶 ↑尿糖 ↑白细胞,↓白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碳酸氢盐 ↑嗜酸细胞 ↑磷,↓磷 |
0.9,0.2 0.9 0.9 0.8,0.7 0.8,0.2 0.6 0.6 0.6,0.3 |
发生率 (<1%,>0.1%) |
↑天冬氨酸转氨酶 ↑尿白细胞 ↓血红蛋白 ↑碱性磷酸酶 ↑血尿素氮 ↑胆红素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L-乳酸脱氢酶 ↑血小板 ↓多形核中心粒细胞 ↑钾 ↑尿PH |
0.4 0.4 0.3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
头孢地尼胶囊不良反应(N=3275)a
发生率 (≥1%) |
腹泻 阴道念珠菌病 恶心 头痛 腹痛 阴道炎 |
16% 5%(女性) 3% 2% 1% 1%(女性) |
发生率 (<1%,>0.1%) |
出疹 消化不良 胃肠气胀 呕吐 厌食 便秘 虚弱 头晕 失眠 白带 痛痒 嗜眠 |
0.9% 0.8% 0.6% 0.6% 0.3% 0.3% 0.2% 0.2% 0.2% 0.2% 0.2% 0.2% |
a.1469男性;1806女性
2、日本13715例患者口服本品300mg/日,354例(2.58%)发生不良反应(包括临床检查值变化),110例(0.80%)为消化系统病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等;31例(0.23%)为出疹、瘙痒等过敏症状。主要临床检查值的变化为GPT上升126例(0.92%),GOT上升89例(0.65%),嗜酸细胞增加41例(0.30%)。具体表现为:
(1)主要不良反应
1)休克:由于引起休克(不到0.1%),必须充分观察。出现不快感、口内异常感、喘鸣、眩晕、便意、耳鸣、发汗等症状时,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过敏样症状:出现过敏样症状(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管浮肿,荨麻疹等)(不到0.1%),必须充分观察。如发现异常,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3)皮肤损害:出现皮肤粘膜眼病(不到0.1%)和中毒性表皮坏死病(不到0.1%),必须充分观察。出现发烧、头痛、关节痛、皮肤及粘膜红斑·水疱,皮肤紧张感·灼热感·疼痛等症状时,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4)血液损害:出现各种血球减少(不到0.1%)、无粒状白细胞(不到0.1%,初期症状:发烧、咽喉痛、头疼、疲倦感等)、血小板减少(不到0.1%,初期症状:点状出血、紫癜等)。并且由于有其它头孢类抗生素引起溶血性贫血的报告,必须定期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5)大肠炎:出现伴有血便的假膜性严重的大肠炎(不到0.1%),如发现腹痛、多次腹泻时,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6)间质性肺炎,PIE病:出现伴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异常、嗜酸细胞增多等症状的间质性肺炎、PIE病况(分别不到0.1%),如发现异常,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如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7)肾损伤: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的肾损伤(不到0.1%),必须定期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8)肝损伤:出现黄疸(不到0.1%)、伴有GOT、GPT、AI-T显著上升的肝功能损伤(不到0.1%)。必须定期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其它不良反应
0.1-5%之间 | 不到0.1% | |
过敏症 | 出疹、荨麻疹、红斑、瘙痒、发烧、浮肿 | |
血液 | 粒状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 | |
肝脏 | GOT上升、GPT上升、AI-T上升 | 黄疸 |
肾脏 | BUN上升 | |
消化器官 | 恶心、腹泻、腹痛、胃部不适、胸闷、食欲不振 | 呕吐、便秘 |
口炎、念珠菌病 | ||
维生素 缺乏症 |
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组缺乏症(舌炎、口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 |
其它 | 头疼、眩晕、胸部压迫感、麻木 |
我国目前尚缺乏本品临床应用后的详细不良反应观察资料。
对头孢菌素药物过敏者禁用。
1、一般情况:和其它广谱抗生素一样,长期使用可能会发生意外和耐药菌的增加,必须随时注意观察,治疗期间如果感染加重,需改变治疗方法。和其它广谱抗生素一样,对有结肠炎病史的患者需慎重用药。暂时的或持续的肾功能障碍患者(Clcr<30ml/min)由于服用头孢地尼后血药浓度高且持续时间长,需减少每天的用药量。
2、患者须知:
含镁或铝的抗酸药物影响头孢地尼的吸收。如果在服用头孢地尼期间必须服用上述抗酸药物,需间隔2小时以上。
铁剂包括含铁的复合维生素影响头孢地尼的吸收。如果在服用头孢地尼期间必须服用上述铁剂药物,需间隔2小时以上。
婴儿增铁配方对头孢地尼的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可以同时服用。
3、警告
在用头孢地尼治疗之前,要详细询问患者以前是否对头孢地尼、其它的头孢菌素、青霉素或其它类药物过敏。如果头孢地尼给予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必须特别注意,因为已证实在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发生率高于10%。如果对头孢地尼有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药。严重的过敏反应可用肾上腺素治疗和采取其它的急救措施,包括吸氧、静脉稀释、静脉注射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压力氨、通风等。
几乎所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地尼都有轻度至严重的假膜性结肠炎的报道。因此对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后的腹泻的诊断非常重要。
抗菌药物能改变结肠内菌群,导致梭状芽孢杆菌的过度生长,研究表明与抗菌药物有关的肠炎与艰难梭菌的毒性有关。一旦假膜结肠炎确诊,就要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轻度的停药即可,中度至严重的需补充液体、电解质和蛋白质,并用对艰难梭菌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4、药物/实验室测定的影响:用硝普盐测试尿酮存在假阳性反应,但用亚硝基铁氰盐则无此现象。用Clinitest测尿糖,头孢地尼可能导致假阳性反应。建议测尿糖试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如Clinistix或Tes-Tape。头孢菌素可能直接导致Coombs实验阳性。
5、下列患者慎重给药
(1)对青霉素抗生素有过敏既往史的患者。
(2)本人、父母或兄弟为支气管哮喘、出疹、荨麻疹等疾病的过敏体质者。
(3)严重肾病患者。如需使用本品,应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
(4)口服吸收差的患者、非口服营养患者和身体状况差的患者(由于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必须进行观察)。
大鼠口服>100mg/kg/天(人剂量的70倍(按体重),11倍(按体表面积))。兔子口服>10mg/kg/天(人剂量的0.7倍(按体重),0.23倍(按体表面积))。没有致畸作用。兔子口服>10mg/kg/天观察到母代毒性(体重下降),但对子代没有影响。大鼠服用≥100mg/kg/天,胎儿的体重下降,子代的体重下降。对母代的生殖能力及子代的行为能力、生殖能力等都没有影响。
但对孕妇没有充分的研究,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
哺乳期妇女单剂量口服600mg头孢地尼,在母乳中未检测到本品,但目前尚缺乏对婴儿有无影响的详细研究资料。
同样,目前也缺乏分娩和流产期间服用头孢地尼的详细研究资料。
对新生儿和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评价。对成人和青少年的急性上颌鼻窦炎的充分临床研究,对头孢地尼用于儿童急性上颌鼻窦炎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因为成年人和儿童急性上颌鼻窦炎的病理是相似的,成人和儿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是相当的。
头孢地尼对老年人和青年人的疗效相当。各个年龄段的人对头孢地尼都有很好的耐受性。临床试验表明:头孢地尼对老年人的副作用更低,如肠炎。年龄较大的患者也不用调整剂量。除非有严重的肾功能障碍。
抗酸药(含镁或铝):同服300mg头孢地尼胶囊和30ml Maxlox TC悬浮液,Cmax和AUC降低约40%,达峰时间延长1h,如果间隔2小时服用,则对头孢地尼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如果服用头孢地尼期间必须服用抗酸药物,需间隔2小时以上。
丙磺舒:和其它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丙磺舒抑制头孢地尼自肾的排泄。AUC增加1倍,Cmax增加54%,T1/2延长50%。
铁剂和补铁食物:头孢地尼与含铁60mg的FeS04或含铁10mg的复合维生素同服,头孢地尼的吸收分别降低80%和31%。如果服用头孢地尼期间必须服用铁剂,需间隔2小时以上。
补铁食物(含铁的谷类早餐)对头孢地尼吸收的影响没有研究。
婴儿铁配方对头孢地尼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同时服用。
在日本,服用头孢地尼后有红色粪便的情况,但较少见。红色是头孢地尼及其分解产物与胃肠道中的铁形成不能吸收的复合物引起的。
超剂量使用头孢地尼没有进行研究。在急性、毒性、侵蚀性溃疡的研究中,单一口服5600mg/kg剂量并未产生副作用。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超剂量用药时可表现出以下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和惊厥。血清透析可以清除人体内的头孢地尼。对超剂量用药引起毒性反应的患者,血清透析是有用的,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
头孢地尼为半合成的、广谱的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抗菌作用。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对大部分β-内酰胺酶稳定,所以许多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微生物对本品敏感。
体外和临床研究表明,本品对以下细菌敏感:
革兰氏阳性需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含产β-内酰胺酶菌)
注意:本品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无效。
肺炎链球菌(仅对青霉素敏感的菌)
化脓链球菌
革兰氏阴性需氧菌:
流感嗜血菌(含产β-内酰胺酶菌)
副流感嗜血菌(含产β-内酰胺酶菌)
卡他莫拉菌属(含产β-内酰胺酶菌)
体外试验还表明,革兰氏阳性需氧菌的表皮葡萄球菌(仅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无乳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的异型枸橼酸杆菌、大肠杆菌、鼻硬结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对本品敏感。
1、据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2000版)介绍,对于正常人群,口服头孢地尼胶囊2~4小时达到最大血药浓度。血药浓度和剂量有关,但浓度的增长小于剂量的增加(从300mg(7mg/kg)到600mg(14mg/kg))。食物使胶囊中头孢地尼的吸收达峰速度和AUC分别降低16%和10%,但当给予高脂肪食物时,降低不明显,因此,头孢地尼的服用可不考虑食物的影响。成人单剂量口服头孢地尼胶囊300mg和600mg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见下表:
剂量 | Cmax(μg/ml) | Tmax(hr) | AUC(μg.hr/ml) |
300mg 600mg |
1.60(0.55) 2.87(1.01) |
2.9(0.89) 3.0(0.66) |
7.05(2.17) 11.1(3.87) |
肾功能正常者,口服头孢地尼1次/日或2次/日,血液中不蓄积。
头孢地尼的平均分布容积(Vdarea)成人为0.35L/kg(±0.29)、儿童为0.67L/kg(±0.38)。头孢地尼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成人和儿童均为60~70%,和浓度有关。
成人服用头孢地尼300mg和600mg后4~5小时,最大疱疹疱液中央的浓度分别为0.65(0.33-1.1)和1.1(0.49-1.9)μg/ml。疱液平均最大浓度Cmax和AUC(0-∞)值分别是相应血浆值的48%(±13)和91%(±18)。
选择扁桃腺切除术的成人患者服用单剂量头孢地尼300mg和600mg后4小时,扁桃腺中央的浓度分别为0.25(0.22~0.46)和0.36(0.22~0.80)μg/g。扁桃腺组织的平均浓度是相应血浆浓度的24%(±8)。
选择上颌窦和筛状窦手术的成人患者服用单剂量头孢地尼300mg和600mg后4小时,窦中央的浓度分别为<0.12(<0.12~0.46)和0.21(<0.12~2.0)μg/g。窦组织的平均浓度是相应血浆浓度的16%(±20)。
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服用单剂量头孢地尼300mg和600mg后4小时,支气管中央的浓度分别为0.78(<0.06~1.33)和1.14(<0.06~1.92)μg/g。是相应血浆浓度的31%(±18)。上皮分泌物的浓度分别为0.29(<0.3~4.73)和0.49(<0.3~0.59)μg/g。是相应血浆浓度的35%(±83)。
14个儿童中耳炎患者服用单剂量头孢地尼7mg/kg和14mg/kg后3小时,中耳分泌物的浓度分别为0.21(<0.09~0.94)和0.72(0.14~1.42)μg/ml。中耳分泌物的平均浓度是相应血浆浓度的15%(±15)。
目前尚缺乏有关头孢地尼渗透到人脑脊髓的研究资料。
头孢地尼不产生活性代谢产物,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消除半衰期T1/2为1.7(±0.6)小时。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肾清除率为2.0(±1.0)ml/min/kg,口服300mg和600mg后肾清除率分别为11.6(±6.0)和15.5(±5.4)ml/min/kg。口服300mg和600mg后尿中原形药物的回收率分别为18.4%(±6.4)和11.6%(±4.6)。但肾功能障碍的病人头孢地尼的清除率降低。
因为肾清除是头孢地尼的主要排泄途径,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调整剂量。
对于特殊人群,头孢地尼的药代动力学情况如下:
不同肾功能的21名成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头孢地尼清除速度(CL/F)和肾清除率的降低与肾廓清率(CLcr)的减小成比例。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药浓度比正常人高且维持时间长。CLcr30~60ml/min的患者,Cmax和T1/2增加约2倍,AUC增加约3倍,CLcr<30ml/min的患者,Cmax、T1/2和AUC分别增加约2、5和6倍,对CLcr<30ml/min肾功能障碍患者,建议调整剂量。
8名血液透析成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血液透析4小时,63%的头孢地尼从体内排除,T1/2减少16(±3.5)至3.2(±1.2)小时。建议此类患者调整剂量。
由于头孢地尼主要是自肾排泄,不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对肝脏损害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没有进行研究。对于此类患者的剂量调整情况尚不清楚。
32名年龄19~91岁的患者单剂量服用300mg头孢地尼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老年患者(N=16)的Cmax增加44%,AUC增加86%,这与清除率降低有关。分布容积也降低,但变化不如消除半衰期显著(老年的消除半衰期为2.2±6.0小时,青年的消除半衰期为1.8±0.4小时)。因此,肾功能的改变对头孢地尼清除率的影响比年龄因素影响大。除非肾功能变化较大,即CLcr<30ml/min,老年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217):性别和人种对头孢地尼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2、国内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资料表明,单次口服头孢地尼胶囊200mg,其Cmax(实测值)、Tmax(实测值)、AUC(梯形法计算)分别为1.50±0.37μg/ml、3.7±0.7h、7.87±1.64μg·h/ml。国内未进行多次给药的试验研究及食物对本品吸收有无影响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