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1
药智数据企业版
量身打造,体验升级
立即前往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品说明书 > 咪达唑仑注射液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打印
企业版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支持高级检索,历史版本查阅,PDF图文对照,点击体验!

咪达唑仑注射液

核准日期: 2014-07-13
修改日期: 2015-12-01;2017-03-16;2017-05-22;2018-04-19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咪达唑仑注射液
英文名称: Midazolam Injection
商品名称: 力月西
【成分】

1、主要成份:咪达唑仑,其化学名称为:1-甲基-8-氯-6-(2-氟苯基)-4H-咪唑并[1,5-α][1,4]苯并二氮杂卓。
结构式为:

分子式:C18H13ClFN3
分子量:325.77
2、辅料:氯化钠、稀盐酸、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或微黄绿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1、肌内或静脉注射用于术前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
2、静脉注射用于诊断、治疗、内窥镜手术(如支气管镜检查、胃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导管插入术、肿瘤手术、放射过程、缝合撕裂伤和其它单独用药或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联合用药的过程)之前或操作过程中的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
3、静脉注射用于其他麻醉剂给药之前的全麻诱导。在使用麻醉性前驱用药的情况下,能在相对狭窄的剂量范围和短时间内实现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也可以作为二氧化氮和氧的静脉补充(复合麻醉)。
4、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剂用于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或是用于病危护理治疗中的镇静。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咪达唑仑注射液是一种强效镇静剂,使用时需要缓慢给药,并且剂量个体化。临床经验显示本品的药效是地西泮的3~4倍。因为有严重及危及生命的心肺不良事件报道,所以使用本品时,无论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如何,都需要有应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检查及治疗的准备。单剂量过量或过快静脉给药会导致呼吸抑制、气道梗阻和/或窒息。虚弱患者、合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者、虽未进行气管插管但接受与上呼吸道相关的手术(如胃镜或牙齿护理)的患者发生以上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大(参见【警示语】及【注意事项】部分)。
成人及儿童曾有如激动、不自主运动、亢进、好斗等反应的报道,如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继续给药前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咪达唑仑仅用于肌内或静脉注射(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使用时应谨慎,避免动脉内注射或外渗(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咪达唑仑注射液可与硫酸吗啡、哌替啶、硫酸阿托品或东莨菪碱等经常使用的前驱用药在同个注射器内混合使用。本品可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
监测:患者对镇静剂的反应及产生的呼吸状况各不相同,不管镇静程度及给药途径如何,镇静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患者很容易从轻度镇静转成深度镇静,同时可能保护性反射消失,这种情况在儿童身上尤为明显。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状态及合用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的情况,镇静药剂量应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需要对呼吸及心脏功能(即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测。
成人与儿童:镇静指南建议在给药前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判断患者的基本医学情况或合并用药情况是否可能影响对镇痛/镇静的反应,以及体检情况(包括排查呼吸道异常而进行的体检),并建议在给药前适当禁食。
采用多个小剂量滴定直至达到疗效对安全用药很重要。给药间隔时间应使咪达唑仑有足够的时间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峰值(3~5min)以避免过度镇静。与镇静剂合用时,给药间隔时间应充分以便在下一次给药之前评估给药效果,这一点对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的患者非常重要。
应确保可及时获得复苏药品以及与患者年龄和形体大小相匹配的设备,同时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并能熟练处理气道方面的事宜(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儿童:对于儿童的深度镇静,除给药的医生外,另需要专门人员来全程监护患者。
镇静剂用于儿童诊断或治疗时,并非都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因为某些情况下很难获得静脉通道,从而使对儿童镇静的目的失败;而应将重心放在静脉给药设备的可获得性以及是否有熟练的医生能立即找到儿童的血管通道上。
成人常用剂量:
1、术前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
肌内注射:
咪达唑仑用于肌内注射时,必须注射于大肌肉深部。
对于60岁以下状态良好(ASA体能状态Ⅰ和Ⅱ)的成人患者,咪达唑仑的推荐前驱用药剂量为0.07-0.08mg/kgIM(大约为5mg IM),于手术前1h给药。
当慢性阻塞性肺病,其它高风险外科手术患者、60岁或60岁以上老人以及合用麻醉剂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患者肌注咪达唑仑时,剂量应个体化并作减量(参见【不良反应】部分)。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没有并用麻醉药的60岁或60岁以上患者,2~3mg(0.02~0.05mg/kg)咪达唑仑就能使其在手术前产生足够的镇静。对于更年老的患者,如果预期的镇静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是非常重要,肌注1mg咪达唑仑即能满足需要。由于这些患者在肌注咪达唑仑后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因此必须密切观察心肺抑制特征。
本药注射后15min内起效,30~60min内达到峰值。该药可与硫酸阿托品或盐酸东莨菪碱以及减量的麻醉剂合用。
2、用于手术时的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
静脉注射:
剂量应个体化并逐步滴定调整。咪达唑仑必须缓慢滴注,给药时间要超过2min并等待2min或更长时间以完全评估其镇静效果。个体反应会随着年龄、体能状态和合并给药而有所差异,但也可能与这些因素无关。
推荐剂量为1mg/ml以便减慢注射。5mg/mL可以用0.9%氯化钠和5%葡萄糖溶液稀释。
A.60岁以下的健康成人:缓慢给药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如患者开始出现口齿不清)。有些患者在剂量低至1mg时即有反应。给予不超过2.5mg的剂量必须超过2min,等待2min或更长时间以便完全评估其镇静效果。如需进一步滴定,应以小剂量增加,直至达到适当的镇静效果。在每一次增大剂量后等待2min或更长时间以完全评估其镇静效果。达到理想效果的总剂量一般不超过5mg。
如果患者使用麻醉性前驱用药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咪达唑仑用量可减少大约30%。
B.60岁以上老人、体弱者以及慢性病患者: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或肺功能不良者,肺换气不足、气道梗阻、窒息的危险性增大,同时在这些患者中,药物的达峰时间可能会延长,因此应降低增量并且注射速度应更缓慢。
缓慢给药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如患者开始出现口齿不清)。有些患者在剂量低至1mg时即有反应。给予不超过1.5mg的剂量必须超过2min,等待2min或更长时间以便完全评估其镇静效果。如需进一步滴定,应以每2min内不超过1mg的速度给药,之后等待2min或更长时间以便完全评估其镇静效果。总剂量一般不超过3.5mg。
如果患者术前合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咪达唑仑用量可比健康、年轻、未合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患者低至少50%。
C.维持剂量:如要维持所希望的镇静作用,剂量可比首次达到镇静效果的剂量增加25%,但点滴速度应当缓慢,特别是老人、慢性病者或虚弱患者。这些增加剂量仅限于全面临床评估后有明显需要的患者。
3、麻醉诱导
对药物的个体反应各异,特别是在未使用麻醉性前驱给药时。故剂量必须根据患者年龄和临床情况逐步滴定,直至达到所需效果。
诱导麻醉时,当咪达唑仑用于其他静脉注射剂之前,需显著降低每种药物的起始剂量,有时可能降至单个药物常用起始剂量的25%。
未使用前驱用药的患者:对于未使用前驱用药、55岁以下成人患者,诱导剂量为0.3~0.35mg/kg,给药20~30秒,并等2min起效。如需完全诱导,可能需约再25%的起始剂量,也可以用吸入性麻醉剂来取代。对于有耐药性的患者,可能需高达0.6mg/kg的总剂量来诱导,但如此大的剂量会延长患者恢复时间。
未使用前驱用药的55岁以上患者,通常需要少量的咪达唑仑以诱导麻醉,建议起始剂量为0.3mg/kg。无前驱用药且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其他虚弱患者,通常只需要少量咪达唑仑来诱导麻醉,一般起始剂量为0.2~0.25mg/kg;而某些患者剂量可低至0.15mg/kg。
有前驱用药的患者:如果患者已接受镇静性或麻醉性前驱用药,尤其是麻醉性前驱用药时,咪达唑仑推荐剂量为0.15~0.35mg/kg。
55岁以下成人,剂量为0.25mg/kg,给药20~30秒并等待2min起效。
55岁以上状态良好(ASA体能状态Ⅰ和Ⅱ)的手术患者,建议起始剂量为0.2mg/kg。
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虚弱的患者,0.15mg/kg的剂量即可。
临床试验中频繁使用的麻醉性前驱用药包括芬太尼(静脉注射1.5~2mcg/kg,诱导前5min给药)、吗啡(剂量个体化,高至0.15mg/kg IM)和哌替啶(剂量个体化,高至1mg/kg IM)。镇静性前驱用药有双羟萘酸羟嗪(口服,100mg)和司可巴比妥钠(口服,200mg)。除了静脉注射芬太尼是在诱导前5min给药外,其他所有的前驱用药都是在咪达唑仑预期诱导前大约1h给药。
咪达唑仑还可以作为复合麻醉用药之一,在手术中维持麻醉,这种情况尤其建议采用有效的麻醉性前驱用药。麻醉效果如果有减轻的迹象可增加注射大约25%的诱导剂量,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4、持续滴注
咪达唑仑用于持续滴注时,建议用0.9%的氯化钠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至0.5mg/ml。
成人常用剂量:如需滴注快速引起镇静的剂量,0.01~0.05mg/kg(正常成人约为0.5~4mg)的剂量必须缓慢给予或持续滴注数分钟。这个剂量必须隔10-15min重复给药直至达到充分镇静。作为维持麻醉,通常起始滴注速度为0.02~0.1mg/kg/小时(1~7mg/小时)。某些患者偶尔可能需要更高的滴注剂量或维持滴注速度。对麻醉药有残留效应或同时使用其他镇静药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采用最低推荐剂量。
个体对咪达唑仑的反应各异,因此滴注速度必须根据患者年龄、临床状况和合并用药情况逐步滴定直至达到想要的镇静效果。一般来说,咪达唑仑必须用最低速度滴定直至达到想要的镇静效果。应在正常间隔内评估咪达唑仑的镇静作用,并按起始速度的25%~50%上下调整滴注速度,以确保能滴定至足够的镇静水平。如果这个水平的镇静作用发生急速改变,必须作更大幅度地调整或者小剂量增量。另外,每隔几个小时就必须降低10%~25%的滴注速度以找到最低的有效滴注速度,找到最小有效的滴注速度能减少咪达唑仑潜在的蓄积作用,同时使患者在滴注结束后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苏醒。对毒性刺激出现激动、高血压或室性心动过速但未充分镇静的患者,合用阿片类镇痛药可能有作用。增用阿片类药物一般能降低咪达唑仑的最低有效滴注速度。
儿童常用剂量
与成人不同,儿童使用咪达唑仑时剂量根据体重进行换算,一般儿童需要比成人更高的剂量(mg/kg)。6岁以下儿童的所需剂量可能高于更年长儿童的剂量,并需要密切监测。对于肥胖儿童,剂量必须根据理想体重进行换算,当咪达唑仑与阿片类药物或其他镇静剂合用时,呼吸抑制,气道梗阻或肺换气不足的潜在风险增加,对患者适当的监测参见【警示语】及【用法用量】中“监测”部分。对儿童使用该药的医生必须了解并遵循专业指南,使患者达到适当的镇静状态。
1、麻醉前或过程中的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
肌肉注射:
儿童常用剂量(非新生儿):咪达唑仑肌内注射后产生的镇静作用与年龄和剂量有关:高剂量会导致深度睡眠并延长镇静作用,0.1~0.15mg/kg的剂量一般就能产生效果并且不会延长出现全身麻醉的时间。对于更多的焦虑患者,需要高达0.5mg/kg的剂量。虽然未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但总剂量一般不要超过10mg。如果咪达唑仑和阿片类药物合用,每种药物的起始剂量都必须降低。
间断性静脉滴注:
儿童常用剂量(非新生儿):儿童所需的镇静/抗焦虑程度取决于手术类型。例如,手术前轻微的镇静/抗焦虑与需要内镜检查的儿童所需的深度镇静和抗焦虑完全不同。基于这些原因,该药的剂量范围也较大。对于所有的儿童,不管镇静/抗焦虑效果如何,都需缓慢滴注咪达唑仑及其合用的其他药物直至达到想要的效果,给予咪达唑仑的起始剂量需要超过2~3min。由于咪达唑仑是水溶性物质,达到脑电波显示的峰值的时间比地西泮要长三倍,因此在开始手术或重复给药前,必须多等2~3min以完全评估其镇静效果。如需更进一步的镇静作用,应少量增量,直至达到适当的镇静效果。如果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必须考虑这些合用药物的峰值效果,同时要调整咪达唑仑的剂量。通过药物滴定达到药效对于儿童的镇静/抗焦虑用药安全性至关重要。咪达唑仑的总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反应、手术类型和手术持续时间,也取决于合用药物的类型和剂量。
(1)小于6个月的儿童:对于没有插管、小于6个月的儿童,资料有限。由于对患者从新生儿到儿童的生理转变不是很了解,因此使用该药时的剂量也不确定。小于6个月的儿童特别容易因气道梗阻和肺换气不足而受伤,因此,剂量调整时应少量增量直至达到临床效果,并应仔细监测。
(2)6个月至5岁的儿童:起始剂量为0.05~0.1mg/kg。可能需要0.6mg/kg的总剂量以达到想要的临床效果,但不应超过6mg。镇静作用延长及肺换气不足的风险可能与高剂量有关。
(3)6至12岁的儿童:起始剂量为0.025~0.05mg/kg。可能需要0.4mg/kg的总剂量以达到想要的临床效果,但不应超过10mg。镇静作用延长及肺换气不足的风险可能与高剂量有关。
(4)12至16岁的儿童:剂量与成人相同,镇静状态延长可能与高剂量有关:在这个年龄段的某些患者所需的剂量可能比推荐的成人剂量更多,但总剂量不应超过10mg。
如患者在前驱用药中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或其他镇静药物(包括咪达唑仑)则使用咪达唑仑时剂量需减少。高危或虚弱患者不管是否与其他镇静药合用,咪达唑仑的剂量都应减量(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2、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
持续静脉滴注:
儿童常用剂量(非新生儿):对于插管的患者,刚开始镇静时,静脉注射0.05~0.2mg/kg的起始剂量至少2~3min就能达到所需的临床效果(咪达唑仑不能快速静脉给药)。可按这个剂量持续静脉输注以维持镇静效果。咪达唑仑可用于虽然插管但可自由呼吸的患者。对于正合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阿片类药物的儿童,建议进行辅助通气。根据药动学参数和临床经验报告,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的起始速度应为0.06~0.12mg/kg/小时(1~2mcg/kg/min)。可视需要提高或降低输注速度(通常为起始或后续输注速度的25%),或补充咪达唑仑静脉输注剂量以增加或维持所需的效果。建议使用疼痛/镇静标准表定期对其进行评估。使用红霉素或其他P450-3A4酶抑制剂(参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部分)的患者,以及肝功能异常、低心输出率(尤其是需要肌力支持)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延缓药物的消除。有严重疾病患者,特别是接受阿片类药物和/或咪达唑仑快速给药时,要注意观察低血压。
在血液动力学不良的患者中,开始输注咪达唑仑时,应以小剂量逐步滴定至起始剂量,并监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性,例如低血压。这些患者同时也易受咪达唑仑呼吸抑制作用的影响,故需小心监测呼吸速率及氧饱和度。
3、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
持续静脉滴注
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进行气管插管的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的临床经验报道,小于32周的新生儿应以0.03mg/kg/小时(0.5mcg/kg/min),大于32周的新生儿应以0.06mg/kg/小时(1mcg/kg/min)的速度开始持续静脉输注咪达唑仑。新生儿不应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但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内可以加快滴注速度以获得治疗所需的血浆药物水平。输注速率应仔细进行多次评估,尤其是开始用药24小时后,以便摸索出最低有效剂量并降低药物蓄积的可能性。这尤其重要,因为潜在的不良反应与苯甲醇代谢有关(参见【注意事项】部分)。有严重疾病患者及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特别是那些接受芬太尼和/或咪达唑仑快速给药时,要注意观察低血压。由于窒息风险的增加,对于没有插管的早产儿,镇静时要格外谨慎。

【不良反应】

1、参见【注意事项】警告中“严重心肺事件及反常反应”部分。
2、成人肠外给药后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生命体征的波动,包括潮气量的减少和/或呼吸频率减少(静脉给药后23.3%,肌内给药后10.8%)、窒息(静脉给药后15.4%)以及血压和脉搏的改变。据报道,大多数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与氧合和通换气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见于咪达唑仑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时。当患者在呼吸道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气管插管手术(如上内窥镜检查、牙科手术)时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3、成人肌内注射后有以下不良反应的报道:头痛(1.3%)及注射部位局部疼痛(3.7%)、硬结(0.5%)、发红(0.5%)、肌肉僵硬(0.3%)。老年及高危外科手术患者在心肺功能抑制时,有罕见的死亡病例报道,多数情况下,这些患者同时使用能导致呼吸抑制的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尤其是麻醉剂。(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4、成人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有以下不良反应的报道:打嗝(3.9%)、恶心(2.8%)、呕吐(2.6%)、咳嗽(1.3%)、过度镇静(1.6%)、头痛(1.5%)、嗜睡(1.2%)、注射部位局部触痛(5.6%)、注射时疼痛(5.0%)、发红(2.6%)、硬结(1.7%)、静脉炎(0.4%)。
5、医学文献报道儿童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血氧饱和度降低4.6%,窒息2.8%,低血压2.7%,异常反应2.0%,打嗝1.2%,癫痫样作用1.1%,眼球震颤1.1%,多数与呼吸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在那些同时使用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及咪达唑仑不是作为镇静剂单次给药的患者。
6、关于新生儿应用咪达唑仑后出现的低血压及癫痫样作用信息参见【警示语】及【注意事项】。
7、作为成人及儿童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药物单次静脉给药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1.0%):
呼吸系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换气过度、喘息、浅呼吸、气道梗阻、呼吸急促。
心血管系统:二联律、室性早搏、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结性心律。
胃肠道系统:反酸、过度流涎、干呕。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逆行性遗忘、欣快症、幻觉、精神错乱、易于争吵、神经紧张、焦虑、昏沉、躁动、谵妄、激动、麻醉延长、多梦、睡眠障碍、失眠、恶梦、手足徐动症样运动、癫痫样运动、共济失调、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发音障碍、感觉异常。
特殊感觉:视力模糊、复视、眼球震颤、瞳孔收缩、眼睑轮转、视觉障碍、注意力集中障碍、听力减退、平衡丧失、头晕。
皮肤:注射部位荨麻疹、肿胀或灼烧感、注射部位发热或发冷。
过敏:过敏反应、麻疹、皮疹、皮肤瘙痒。
其它:打哈欠、昏睡、发抖、虚弱、牙痛、晕厥、血肿。

【禁忌】

已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苯二氮卓禁用于急性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用于接受适当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无眼疾的患者中测量的眼内压结果表明,咪达唑仑诱导后有中度降低;未对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

【注意事项】

警告
咪达唑仑的剂量必须个体化,尤其与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时。静脉注射任何剂量的咪达唑仑前,需保证能及时提供氧气、复苏药品、与患者年龄和体型相匹配的氧气袋/阀/面罩设备和气管插管,以及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支持通气的急救人员。应采用脉搏血氧仪等检测手段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以便能发现肺换气不足、气道梗阻或窒息的早期体征。如果不能立即采取有效的抗肺换气不足、气道梗阻或窒息的措施,可能会导致缺氧和/或心脏骤停。强烈推荐要立刻使用特定的逆转剂如氟马西尼。患者处于复苏期时也应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由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会抑制呼吸(参见【药理毒理】部分),且阿片激动剂和其他镇静剂会加重此抑制作用,故咪达唑仑只能由具有全身麻醉技术的人员作为诱导剂使用,以及在有能及早发现肺换气不足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急救医生在场时作为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药物使用。咪达唑仑在成人或儿童中用于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时始终需要缓慢增加剂量。心血管不稳定的儿童中曾出现不良血流动力学事件;此类人群中也应避免快速静脉注射(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咪达唑仑注射后出现过严重的心肺不良事件,包括呼吸抑制、气道梗阻、血氧饱和度下降、窒息、呼吸骤停和/或心脏骤停,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神经损伤。还有罕见的在患者诊断或手术期间或治疗后低血压发作的报道,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成人或儿童麻醉剂前驱用药的患者中进行的镇静研究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成人及儿童患者中均有激动、无意识运动(包括强直/阵挛痉挛及肌颤)、亢进、好斗等反应的报道。这些反应可能是由于咪达唑仑剂量不足、过量或给药方式不当导致;不过也应考虑是脑缺氧或真的异常反应的可能。如果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在继续给药之前应综合评估对每个咪达唑仑剂量及所有其他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的反应。儿童患者中有报道可以使用氟马西尼逆转这些反应。
咪达唑仑与巴比妥类、酒精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同时使用可增加肺换气不足、气道梗阻、供氧不足、窒息的风险,同时能加深和/或延长药物的作用,麻醉前驱用药也会抑制二氧化碳刺激的通气反应。
高风险外科手术成人和儿童患者、老年患者、体弱成年患者及儿童患者需要减少咪达唑仑剂量,不管是否有与镇静药合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成人或儿童患者对咪达唑仑引起的呼吸抑制更为敏感。儿童和成人患者接受如内窥镜或牙齿护理等与上呼吸道相关的手术时,特别容易因部分气道阻塞而引起供氧不足及肺换气不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成人和儿童及充血性心脏衰竭患者对咪达唑仑的消除较慢(参见【药理毒理】部分)。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低下,以及需要的咪达唑仑剂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建议老年患者减少咪达唑仑的起始剂量,并且应考虑药效加深和/或延长的可能。
当成人或儿童患者处于休克、昏迷或伴有生命体征抑制的急性酒精中毒时,不得给予血管注射咪达唑仑。当成人或儿童患者患有不代偿的急性疾病,如严重液体或电解质紊乱,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时需特别注意。
动脉内注射咪达唑仑的报道有限,其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也有癫痫发作的个例报告,但不清楚因果关系。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意外动脉注射,也应避免外渗。
咪达唑仑非血管内和非肌肉内的给药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目前咪达唑仑仅用于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
患者注射咪达唑仑后,特别是门诊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决定何时能再从事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动、操作危险机器或开车等。对于是否从咪达唑仑的作用中恢复过来不能依赖预计的应激反应时间来判断。建议患者在咪达唑仑的作用如睡意消退,或者是麻醉和手术后一整天(以时间较长者计)后,才能从事操作危险机械和或开车的活动。针对儿童,应注意照看直至能保证安全地行走。
孕妇用药:多个研究证实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和利眠宁)可使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增加,如果在怀孕期间使用咪达唑仑,必须告之患者本品对婴儿的潜在威胁。
苯二氮卓类药物停药后,可引起巴比妥类样戒断症状(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早产儿和新生儿用药:新生儿应避免快速注射。咪达唑仑快速静脉注射(少于2分钟)用于新生儿可导致严重的低血压,特别是和芬太尼合用时。同样,当新生儿连续滴注咪达唑仑并快速静脉注射芬太尼时,也会发生严重低血压。新生儿快速静脉给药后有癫痫发作的报道。
新生儿的器官功能低下和/或未成熟,对于咪达唑仑可能导致的严重和/或长时间呼吸抑制作用比较敏感。
注意事项
一般:老年人及体弱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时剂量应减小(参见【注意事项】及【用法用量】部分)。这些患者在咪达唑仑用于麻醉诱导后可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咪达唑仑用于气管插管的全身浅麻醉时,手术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心律加快、血压升高一样会出现。
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咪达唑仑临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给药剂量、患者临床状态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合并用药情况决定。从轻度镇静到相当于全身麻醉的深度镇静,患者可能需要外部的生命功能支持。给予咪达唑仑时,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小心照料,并且应小心增加剂量,为了确定预期的效果,一定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使咪达唑仑和其合并用药都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效应的峰值,且要有与患者大小合适的设备和设施以用于监测和干预患者生命体征(参见【警示语】、【注意事项】、【用法用量】部分)。使用咪达唑仑的麻醉师必须要具有处理合理的可预见的不良反应的能力,尤其是有气道管理的能力(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患者须知:为了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应向患者告知以下信息和说明:
1、患者需告知主治医生是否饮酒、是否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降压药、抗生素,包括非处方药。酒精能增强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因此,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期间同时摄入酒精必须谨慎。
2、患者需告知主治医生是否怀孕或准备怀孕。
3、患者需告知主治医生是否处于哺乳期。
4、主治医生应明确告知患者咪达唑仑的药理作用,例如镇静、记忆缺失,这些作用在某些患者中可能会加重。注射咪达唑仑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尤其是门诊患者,判断他们何时能再从事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动、操作危险机械或驾车。
5、在重症监护室长期连续注射咪达唑仑的患者,突然停药会发生撤药症状。
药物滥用及依赖
猕猴使用本品5~10周后,会产生轻到中度的身体依赖性。关于该药滥用及依赖性的数据表明其滥用的可能性与地西泮至少相当。
苯并二氮卓类药物(包括咪达唑仑)突然停药后出现的戒断症状与巴比妥类及酒精相似(抽搐、幻觉、震颤、腹部及肌肉痉挛、呕吐、出汗)。婴儿的主要戒断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室性心动过速;长期过量使用本品的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戒断症状。已有报道,苯二氮卓类药物按治疗剂量连续使用数月而突然停药后,一般出现更轻微的戒断症状(如烦躁不安和失眠)。因此,长期治疗时应避免突然停药,而应逐步减少用量。目前医学文献上没有统一的逐渐减量方案,因此,医生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在某些病例报告中,接受长期高剂量咪达唑仑的患者突然停药后引起的严重的戒断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已成功戒除对咪达唑仑的依赖。

本品只能一次性用于一个病人,用后剩余本品必须弃去。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用药:致畸作用:妊娠等级D(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兔子和大鼠分别静脉注射马来酸咪达唑仑1.75mg/kg和3.5mg/kg(分别相当于成人剂量0.35mg/kg的5倍和10倍),未见有致畸作用。
无畸形影响:大鼠静脉注射马来酸咪达唑仑3.5mg/kg(相当于成人剂量0.35mg/kg的10倍),未见对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有致畸作用。
2、分娩用药:分娩时注射咪达唑仑,在静脉血清、脐静脉和动脉血清以及羊水中都可检测到咪达唑仑,说明该药能透过胎盘屏障。肌内注射0.05mg/kg咪达唑仑后,胎儿静脉和脐动脉血清中的浓度均比产妇低。
临床上还未对咪达唑仑用于产科进行评估,但是考虑到咪达唑仑会透过胎盘屏障,而且发现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在分娩前一周用于孕妇时会抑制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故咪达唑仑不推荐用于产科。
3、哺乳期妇女用药:咪达唑仑会随乳汁分泌,因此应慎用于哺乳期妇女。

【儿童用药】

儿童及新生儿单剂量肌内注射,间歇或连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建立。具体的安全监测和剂量指导参见【警示语】、【药理毒理】、【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过量】及【用法用量】。

【老年用药】

由于老年患者会改变药物的分布以及其肝肾功能减弱,故应减少咪达唑仑的剂量。老人及体弱者静脉及肌内注射咪达唑仑时剂量都应减少(参见【用法用量】部分),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当咪达唑仑用于麻醉诱导时,这些患者完全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更长。老人及高危手术患者静脉及肌内注射咪达唑仑后因心肺抑制有罕见的死亡病例的报道。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患者同时合用能抑制呼吸作用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尤其是麻醉剂(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老年人用量及监测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药物相互作用】

咪达唑仑与任何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特别是麻醉性镇痛药(例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以及司可巴比妥和氟哌利多合用时会增加其镇静效果,因此必须根据合并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所需的临床反应来调整咪达唑仑的剂量。(参见【用法用量】部分)。
咪达唑仑与细胞色素酶P450-3A4系统抑制药,如西咪替丁(不是雷尼替丁)、红霉素、地尔硫卓、维拉帕米、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合用时应谨慎,这些药物相互作用会使咪达唑仑血浆清除率下降,使其镇静作用延长。
在一项随机交叉给药的临床研究中研究了单次口服800mg西咪替丁和300mg雷尼替丁对咪达唑仑稳态浓度的影响(n=8)。西咪替丁升高咪达唑仑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从57ng/ml增加到71ng/ml,而雷尼替丁使之升高到62ng/ml,但是H2受体拮抗剂对咪达唑仑的选择反应时间或镇静指数没有影响。
在一项6例受试者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连续每日三次给予乙琥红霉素(500mg)共一周,结果发现0.5mg/kg咪达唑仑单次静脉注射后的血浆清除率减少,半衰期延长约一倍。
接受红霉素治疗的患者应慎用咪达唑仑,因为乙琥红霉素会使咪达唑仑的血浆清除率下降。
在一项9例受试者的三向交叉研究中,检测了地尔硫卓60mg每日三次、维拉帕米80mg每日三次对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联合给药时,咪达唑仑的半衰期从5小时延长到7小时。在健康受试者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咪达唑仑和硝苯地平之间有相互作用。
在一项12例受试者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沙奎那韦以1200mg的剂量每日三次给药5天,观察到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给药后,咪达唑仑的清除率减少56%,半衰期延长一倍。
成人中若事前肌内注射咪达唑仑,则硫喷妥钠在用于诱导麻醉时剂量可减少约15%。
咪达唑仑可降低全身麻醉所需的氟烷的最低肺泡浓度(MAC)。而且这个降低的程度和咪达唑仑的剂量相关;目前还没有在儿童中进行类似的研究,但也没有科学依据可推断儿童的反应会与成人不同。
咪达唑仑和泮库溴铵可以合用,并且在剂量、开始或持续时间上没有临床显著的改变,虽然他们之间轻微的相互作用还没被充分研究。咪达唑仑使用后也可能会出现琥珀胆碱或泮库溴铵使用后发生的特征的循环系统的改变,也可能会出现琥珀胆碱给药后发生的颅内压升高。咪达唑仑不会引起临床显著的琥珀胆碱单次插管剂量的改变、发生或持续时间;目前还没有在儿童中进行类似的研究,但也没有科学依据可推断儿童的反应会与成人不同。
咪达唑仑与常用的术前药物或麻醉和手术期药物(例如阿托品、东莨菪碱、格隆溴铵、安定、羟嗪、筒箭毒碱、琥珀胆碱和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或其他局部麻醉剂(例如利多卡因、盐酸达克罗宁、西他卡因)合用时没有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报道。然而当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合用用于新生儿时,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这种效应出现在当新生儿注射咪达唑仑的同时快速给予芬太尼以及当给予芬太尼时快速注射咪达唑仑的情况。

【药物过量】

咪达唑仑过量的报道与其它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类似,包括:镇静、嗜睡、精神错乱、共济失调、反射作用减退、昏迷以及生命体征不良影响。目前还无咪达唑仑过量导致特定器官毒性的报道。
药物过量的治疗:注射咪达唑仑过量后的处理方法与其它苯并二氮卓类一样:监测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采取常规的支持疗法,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包括输氧、并开始静脉滴注。如果发生低血压,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输液疗法、复位、根据临床状况适当地使用升压药或采取其它适当的对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腹膜透析、强制利尿、血液透析对本品过量的治疗是否有意义。
氟马西尼是特定的苯并二氮卓受体拮抗剂,能全部或部分逆转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镇静作用,可用于确认或怀疑的苯并二氮卓类药物过量。有报告称,氟马西尼可逆转儿童使用咪达唑仑后出现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氟马西尼给药前,应制定必要的措施保护呼吸道,确保气道通畅并建立适当的静脉给药途径。氟马西尼用于苯并二氮卓类药物过量的正确处理时,只作为辅助药,而不是替代药。在用氟马西尼治疗后的一段时期内,必须对患者的镇静、呼吸抑制及其他苯二氮卓类残留效应进行监测。氟马西尼仅能逆转苯并二氮卓类诱导产生的影响,但不能逆转其它合并用药的影响。在某些高危患者中发现,苯二氮卓类影响的逆转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处方医师应注意到使用氟马西尼有导致癫痫发作的风险,特别是那些长期使用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和同时过量使用一类抗抑郁药的患者。使用之前,应仔细阅读氟马西尼的说明书,包括禁忌、警告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信息。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咪达唑仑是短效的苯二氮卓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咪达唑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效果取决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是否与其他药物合用。成人肌内注射后镇静作用的起效时间是15分钟,注射后30~60分钟达到镇静高峰。一项在成人肌内注射咪达唑仑第二天的研究表明,有73%的患者不能回忆起给药30分钟后出示的记忆卡片,40%的患者不能回忆起给药60分钟后出示的记忆卡片。儿童中镇静作用的起效时间在5分钟内,依据给药剂量不同高峰时间在15到30分钟。儿童中,高达85%的患者不能回忆起肌内注射咪达唑仑后出示的图片,而安慰剂对照组的比例是5%。
成人和儿童在静脉注射后3~5分钟内达到镇静,起效时间受给药总剂量和合用麻醉性前驱用药的影响。在胃镜检查研究中,71%的成人记不起曾导入胃镜,82%的成人记不起取出胃镜。在一项儿童腰椎穿刺或骨髓穿刺研究中,88%的儿童有记忆损伤,而安慰剂对照组为9%。在另一项儿童肿瘤研究中,给予咪达唑仑的儿童91%有失忆症状,而只给予芬太尼的对照组比例是35%。
对于咪达唑仑作为麻醉诱导剂静脉注射,当给予麻醉性前驱用药时,麻醉诱导出现在给药后大约1.5分钟,而未给予麻醉性前驱用药或其他镇静性前驱用药时则出现在2-2.5分钟。在研究的患者中,发现有90%的接受记忆检测的患者发生一些记忆损伤。在一项儿童量效研究中,前驱给药为肌内注射(IM)1.0mg/kg哌替定,而后静脉注射(IV)600mcg/kg咪达唑仑,6个儿童里面有4个失去意识,108±140秒闭上眼睛。而静脉注射5mg/kg硫喷妥钠的对照组,6个儿童在20±3.2秒内全部合上眼睛。儿童患者中,在这个剂量下,尽管有与阿片类药物合并用药,咪达唑仑也不能很好地诱导麻醉。
咪达唑仑按要求用于成人全身麻醉时,不延迟苏醒。苏醒后恢复能力的格罗斯测试(方向、站立和行走能力、恢复室出院的适应性、返回Triger基线的能力)表明2小时内能恢复,但个别情况需要长达6个小时。与接受硫喷妥钠的患者相比,使用咪达唑仑的患者通常恢复速率略慢。儿童手术麻醉或镇静后的恢复取决于咪达唑仑的给药剂量、与其他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的合用情况以及手术的持续时间。
在没有颅损伤的患者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诱导全身麻醉时脑脊液压会适度下降(腰椎穿刺测量),这与静脉注射硫喷妥钠后观察到的一致。颅内压正常但顺应性降低的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初步数据(蛛网膜下腔螺杆测量)表明咪达唑仑在插管中升高颅内压的程度与硫喷妥钠可比。儿童中还未见类似研究的报道。
成人术前肌内注射推荐剂量的咪达唑仑在临床上不会显著地抑制二氧化碳刺激的通气反应。咪达唑仑的静脉诱导剂量对二氧化碳刺激的通气反应的抑制要比成人给予硫喷妥钠后通气抑制持续时间长15分钟或以上。对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损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成人患者中更明显。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镇静对呼吸力学(阻力、静态回复、最大肺体积)无不利影响;总肺活量和呼气峰流速明显减少,但50%清醒总肺活量(Vmax)时的静态顺应性和呼气峰流速增加。在一项儿童全麻研究中,显示肌内注射咪达唑仑(100或200mcg/kg)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对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
在成人心脏血流动力学研究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诱导全身麻醉会引起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及全身血管阻力轻到中度的降低。心率缓慢者(低于65/分钟),特别是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的患者,会略有升高;而心率较快者(如85/分钟)则会变慢些。儿童患者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00mcg/kg)与注射丙泊酚(2.5mg/kg)的比较显示,接受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降低了15%,而对照组在注射丙泊酚后收缩压平均降低了25%。
毒理研究
致癌作用:小鼠和大鼠分别与饲料一起给予马来酸咪达唑仑1、9、80mg/kg/日,共2年。其中在高剂量组的雌性小鼠肝肿瘤发病率和雄性大鼠良性甲状腺滤泡细胞瘤发病率均显著增加。9mg/kg/日的剂量(相当于成人剂量0.35mg/kg的25倍)并没使肿瘤发病率增加,致癌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长期给药才会出现这些致癌作用,而咪达唑仑一般都是单次或少次使用。
致突变作用:咪达唑仑在鼠伤寒沙门氏菌(5株细菌)、中华仓鼠肺细胞(V79)、人体淋巴细胞或小鼠体内微核试验中均未见致突变活性。
生殖毒性:雄性和雌性大鼠静脉注射马来酸咪达唑仑3.5mg/kg/日(相当于成人剂量0.35mg/kg的10倍),未见本品有致生育能力减退的现象。

【药代动力学】

咪达唑仑活性作用主要由母体药物引起。咪达唑仑母体药物通过肝脏代谢成共轭的羟基化产物,经由尿液排出。六项健康成人单剂量药动学研究得到的咪达唑仑药动学参数如下:分布容积(Vd)为1.0~3.1L/kg、消除半衰期为1.8~6.4小时(平均约为3小时)、总清除率(CI)为0.25~0.54L/小时/kg。在一项平行组研究中,静脉给予0.15kgmg/(n=4)与0.30mg/kg(n=4)的剂量,清除率无区别,说明呈线性的动力学。当给予0.45mg/kg(n=4)和0.6mg/kg(n=5)剂量时,清除率依次减少约30%,表明在此剂量范围内呈非线性的动力学。
吸收:在一项交叉试验中,健康受试者(n=17)静脉或肌内注射7.5mg咪达唑仑,结果表明肌内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大于90%。肌内注射后平均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90ng/ml(20%CV)和0.5小时(50%CV)。肌内注射后1-羟基代谢产物的Cmax为8ng/mL(Tmax=1.0小时)。
肌内注射后咪达唑仑与其1-羟基代谢产物的Cmax大约是静脉注射后的一半。
分布:6个单剂量药动学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的分布容积(Vd)在1.0~3.1L/kg之间。女性、老人及肥胖者有较高的分布容积。人体内咪达唑仑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并在人乳汁和脑脊液中检测到咪达唑仑(参见特殊人群部分)。
咪达唑仑在成人和大于1周岁的儿童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约为97%,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代谢:人类肝微粒体外研究显示:咪达唑仑的生物转化由细胞色素酶P450-3A4介导,此细胞色素酶也在胃肠道粘膜中存在。咪达唑仑的生物转化产物中,60~70%为1-羟基咪达唑仑(也称α-羟基咪达唑仑),而4-羟基咪达唑仑仅有5%或更少。还检测到有少量的二羟基衍生物,但未定量。经由尿排泄的主要代谢产物为葡萄糖醛酸共轭的羟基化衍生物。
抑制细胞色素酶P450-3A4的药物会抑制咪达唑仑的清除,引起咪达唑仑稳态浓度升高。
人体内静脉注射1-羟基咪达唑仑的研究表明,1-羟基咪达唑仑的药效与其母体化合物至少相同,因此咪达唑仑的净药理学作用可能归因于1-羟基咪达唑仑。体外研究显示,1-羟基咪达唑仑和4-羟基咪达唑仑与苯二氮卓类受体的亲和力分别约为咪达唑仑的20%和7%。
排泄:老人、充血性心脏衰竭患者、肝脏疾病者(肝硬化)或心输出量和肝血流量减少的患者中,咪达唑仑的清除率降低。
经尿排泄的最多的代谢产物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1-羟基咪达唑仑,还有少量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的4-羟基和二羟基咪达唑仑。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后,少于0.5%的咪达唑仑以原形经尿排泄(n=5)。在一项5名健康志愿者的试验中,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后,45~57%的剂量以1-羟基咪达唑仑共轭物的形式在尿中排泄。
持续滴注的药动学:对282名成人持续滴注咪达唑仑的研究显示,其药代动力学与在年纪、性别、体型和健康状况相似的成人中单剂量给药后获得的结果相同。不过,持续滴注可使咪达唑仑在周围组织中蓄积,长期持续滴注比短期输注的蓄积作用更大。咪达唑仑维持在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的最低滴注速度时,可以减少蓄积作用。
持续滴注期间有罕见的低血压发作,但是,不管是发作的时间还是持续时间均与咪达唑仑或1-羟基咪达唑仑的血浆浓度无关。此外,增加负荷剂量并不会增加低血压发作的机会。
咪达唑仑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有更长的消除半衰期(参见特殊人群:肾功能衰竭部分)。
特殊人群:
药物相互作用,生理变量等会改变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从而改变这些患者中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对咪达唑仑的药理反应。例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更长的消除半衰期,因此可能会延迟恢复(参见特殊人群:肾功能衰竭部分)。另外,半衰期延长和作用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还未建立。
儿童及新生儿:在1岁及以上儿童中进行的10项研究表明,咪达唑仑单次给药后的药动学性质与成人的相似。儿童中体重标准化后的清除率与成人的相近或稍高些(0.19~0.80升/小时/公斤),终末消除半衰期与成人相似或稍短(0.78~3.3小时)。儿童患者中,咪达唑仑作为全麻辅助物在手术室中连续静脉输注时,输注时和输注后的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相似。
不过,与健康成年人或其他儿童患者相比,在重病新生儿中,咪达唑仑的终末消除半衰期大大延长(6.5~12小时),清除率下降(0.07~0.12升/小时/公斤)。现在不能确定这些差异是否与年龄、器官功能不成熟或代谢途径、生病状态或虚弱有关。
肥胖:在一项比较正常者(n=20)和肥胖者(n=20)的研究中,肥胖者的平均半衰期更长(5.9比2.3小时)。这是由于依总体重修正后的分布容积增加了约50%的缘故。但清除率在两组之间并无明显不同。
老人:在三个平行的研究中,比较了年轻人(平均年龄29岁,n=52)和健康老人(平均年龄73岁,n=53)中肌内或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后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发现老人的血浆半衰期比年轻人高约2倍,根据总体重修正后的平均分布容积增加15~100%,平均血浆清除率在2项研究中显示下降约25%,而在另一项研究中显示与年轻患者的相似。
充血性心脏衰竭:在充血性心脏衰竭患者中,咪达唑仑的消除半衰期延长两倍,血浆清除率降低25%,分布容积上升40%。
肝功能不全:对7例活检证实酒精性肝硬化和8例对照患者研究了咪达唑仑(0.075mg/kg)单次静脉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发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咪达唑仑的平均半衰期延长2.5倍,清除率下降50%,分布容积上升20%。另一项在21名肝硬化、无腹水现象及根据肌酐清除率测量值认为肾功能正常的男性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健康者相比,咪达唑仑或1-羟基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无改变。
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咪达唑仑和其代谢产物的消除半衰期延长,从而使患者恢复变慢。
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在6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ICU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肾功能正常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咪达唑仑通过注射给药(5~15毫克/小时)。结果表明ARF患者中咪达唑仑清除率降低(1.9比2.8毫升/分钟/公斤),半衰期延长(7.6比13小时),1-羟基咪达唑仑葡萄糖醛酸的肾消除率延长(4比136毫升/分钟),半衰期延长(12小时比>25小时)。所有ARF患者中,其血浆水平的蓄积约是母体药物的十倍。目前还不清楚代谢产物水平的蓄积与镇静延长之间的关系。
一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15)单剂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的研究显示,清除率和分布容积均增加2倍,但半衰期却未改变。未研究代谢产物水平。
血药浓度—效应关系:浓度—效应关系(静脉给药后)已通过多种药效学测量(如反应时间、眼球运动、镇静)得到了证实,具有广泛的个体间变异性。对镇静指数和稳态血药浓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血药浓度大于100ng/ml时,至少有50%的几率患者达到镇静,但能回应口头命令(镇静指数=3)。在200ng/ml时,至少有50%的几率患者将入睡,但能回应眉间叩击(镇静指数=4)。
药物的相互作用: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参见【警告】部分。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1)1ml:5mg 36个月、2)2ml:10mg 36个月、3)2ml:2mg 36个月、4)5ml:5mg 36个月、5)10ml:50mg 24个月
【执行标准】 暂无权限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
数据更新时间:2024-04-25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