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皮肤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性传播疾病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四环素 |
英文名 | Tetracycline |
适应症 | 主要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梅毒、软下疳及痤疮等,也可用于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及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轻症感染。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每次0.25~0.5g,每日4次;8岁以上儿童每次25~50mg/kg,每日4次。静脉滴注:每日1g,分1~2次,加入到5%~10%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约为0.1%。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0.5g,每日4次,口服,7~14日为1个疗程。治疗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疗程21~28日。治疗早期梅毒疗程15日,晚期梅毒疗程30日。 |
药理学 | 本品是广谱抗生素,起抑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在A位上特异性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延长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次,四环素类可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内的核苷酸和其他重要成分外漏,从而抑制DNA的复制。其抗菌谱包括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 |
药动学 | 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约为77%。口服盐酸盐0.5g,Cmax约为4μg/ml。每6小时口服0.5g,经5次给药可达稳态血药浓度4~5 μg/ml,半衰期约为8小时,分布容积约为0.15L/kg,蛋白结合率65%,60%的药物在尿中回收,少部分药物在肝内代谢。药物在体内分布较广,在肝、肾、肺、前列腺等器官和尿中都可达到治疗浓度。本品在胆汁中的达血清浓度的5~20倍。在脑脊液中仅为血清浓度的10%~20%。本品可透入胎盘和进入乳汁。 |
相互作用 |
1. 避免与制酸剂、铁剂同服,因能影响四环素的吸收。 |
不良反应 |
1. 本品对消化道的刺激性较大,服药时应多饮水,应避免卧床服药,以免药物滞留食管,形成溃疡。 2. 食物可阻滞本品的吸收,使生物利用度明显下降,故宜空腹服用。 3. 本品影响牙釉质和骨骼生长发育,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 |
皮肤病合理用药四环素(Tetracycline)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