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抗生素及其他抗菌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克拉霉素 |
英文名 | Clarithromycin |
适应症 | 临床适应症与红霉素相似,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
用法用量 | 轻度感染:每次250mg,重症感染每次500mg,均为12小时1次,疗程7~14日。12岁以上儿童按成人量。儿童用量每日15mg/kg,分2次。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用量为9kg体重每次62.5mg;17kg体重每次125mg;25kg体重每次187.5mg;33kg体重每次250mg,按上述剂量每日2次。静滴:1次500mg,一日2次,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林格乳酸盐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60分钟,连续3~5天后改用口服替代治疗。 |
药理学 | 本品与红霉素相比,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达峰时间快(1~2小时),半衰期长。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活性与红霉素相似,但对大多数阳性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2倍,对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属、淋病奈瑟菌和卡他莫拉菌也有抗菌作用,对部分厌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溶脲支原体有很强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抑菌,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杀菌作用,血清中补体能增强杀菌作用。本品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是红霉素的3倍,是已知抗生素中对幽门螺杆菌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 |
药动学 | 口服迅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50%,食物对药物吸收略有延迟作用,但不影响总的生物利用度。口服本品250mg,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按12小时1次给药,2~3日达稳态,峰浓度为1mg/L,半衰期为3~4小时。若按12小时1次给药,峰浓度为2~3mg/L,半衰期为5~7小时。本品在扁桃体内浓度为血清浓度的一半,肺中浓度为血清浓度的5倍。 |
相互作用 | 联合使用可使下列药物浓度升高: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甲磺双氢麦角胺、三唑仑,从而使得这些药物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孢素、已巴比妥、苯妥英等也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 |
不良反应 |
1.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味觉改变、消化不良、腹痛,一般程度较轻。 3.实验室检查课件ALT、AST、LDH、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UN升高、血清肌酐值升高等。 |
疗效评价 |
克拉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总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90.48%,细菌清除率为94.7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敏感率为64.15%。克拉霉素对细菌的敏感性与罗红霉素相近,但明显高于麦迪霉素和红霉素。耐受性良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0.6%)低于红霉素和罗红霉素。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对革兰阳性菌、嗜血杆菌感染疗效显著。 国外一项多中心试验,对院外获得性肺炎149例患者比较本品1次250mg,一日2次与红霉素1次250mg,一日4次的疗效,连续7~14天。结果两组在临床上显示治愈或改善率分别为100%和96%,放射学消失或改善率分别为96%和9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2%。 上海消化病研究所对8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用本品、呋喃唑酮和兰索拉唑连续7天短程三联疗法。结果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90%以上,溃疡愈合率也大于90%。北京协和医院对141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并用本品、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散料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果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达95.7%。 克拉霉素对淋病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沙眼衣原体和溶脲支原体感染的非淋病性尿道炎疗效最好。文献报道,对536例男性尿道炎患者,其中对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有效率为91.7%。对31例由支原体所致的宫颈炎患者应用本品治疗,其中30例有效,有效率为96.5%。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