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佐胺滴眼液
派立明适用于下列情况降低升高的眼压:
高眼压症
开角型青光眼
可以作为对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者有使用禁忌症的患者单独的治疗药物,或者作为β-受体阻滞剂的协同治疗药物。当作为单独或者协同治疗药物时,其使用剂量是往患眼结膜囊内滴入 1 滴派立明,每天两次。有些患者每天三次时效果更佳。通常推荐在点药后压迫鼻泪道或者是轻轻闭上眼睛。这样可以减少眼部应用时全身的吸收剂量,从而减少全身副作用。
当用派立明替代另外一种抗青光眼药物时,停用该药物,并在第二天开始使用派立明。假如同时应用不止一种抗青光眼眼药时,每种药物的滴用时间至少间隔 5 分钟。在超过 1500 名患者参加的单独使用派立明或者联合 0.5% 噻吗心安使用的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局部症状是:味觉改变(口苦或者异味)(5.3%),滴药后一过性视物模糊,待续几秒到几分(4.8%)。
下列是派立明临床研究中报道的明确的、很可能或者可能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它们的发生概率是常见(不到 10%)或者少见(不到 1%)
眼部作用
常见:视物模糊,眼部不适(滴药时灼烧感或者刺痛),异物感和眼部充血。
少见:眼干、眼疼、眼分泌物增多、瘙痒、角膜炎、睑炎、结膜炎、睑缘硬结、发粘感、流泪、眼疲倦、角膜病变、结膜滤泡和视力异常。
下列眼部影响仅见于派立明与噻吗心安联合使用:
少见:角膜糜烂
全身作用
派立明是一种可被全身吸收的磺胺类碳酸酐酶抑制剂。因此虽然临床观察中没有发现与该类药物相关的其它副作用,但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出现。
味觉异常(滴药后口苦和异味)是临床观察中报告的与派立明使用有关的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这可能和药物通过鼻泪管到达鼻咽部有关。滴药后压迫鼻泪道以及轻轻闭上眼睛有助于减少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见[用法用量])。
全身整体作用
少见:胸痛、脱发
胃肠道反应
常见:味觉改变(口苦或是异味)
少见:口干、恶心和消化不良
过敏反应
少见:皮炎
神经系统作用
常见:头疼
少见:感觉异常,其特点是四肢麻木和针刺感,抑郁和头昏
呼吸系统作用
少见:鼻炎、呼吸困难、咽炎、气管炎、鼻衄和咯血对胃肠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以及代谢的影响一般与全身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有关,但眼部滴用时可出现与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有关的同样的不良反应。
禁忌症
对布林佐胺或者药品成分过敏者
已知对磺胺过敏者
严重肾功能不全
高氮性酸中毒(参见[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没有研究派立明在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情况,因此不推荐这些患者使用派立明。
没有研究派立明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或是高氮性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因为布林佐胺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在这些患者中不能使用派立明。
对驾车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暂时的视物模糊和其它视觉障碍可能影响驾车和操作机器的能力(参见[不良反应])。
假如点药后视物模糊,请在视力完全恢复后驾车或者操作机器。派立明是一种磺胺药,虽然是眼部滴用,但仍能被全身吸收。因此磺胺药的不良反应在眼部滴用时仍然可能出现。如果出现严重的药物反应或者过敏,应立即停用眼药。
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和滴用派立明的患者有可能出现已知的与碳酸酐酶抑制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没有研究同时使用口服派立明 的作用,因此不推荐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
目前派立明 治疗假性囊膜剥脱性和色素性青光眼的经验有限。
在青光眼的联合治疗中,主要评测了派立明和噻吗心安联合应用效果。因此关于和其它抗青光眼药物的联合使用的资料很有限。
没有研究派立明在闭角型青光眼中使用情况。
没有研究布林佐胺对受损角膜内皮(特别是内皮计数低的患者)可能出现的潜在的作用。特别提到的是,没有研究药物对配戴隐形眼镜患者的影响,因此推荐他们使用派立明时应该仔细观察。因此碳酸酐酶抑制剂影响角膜的水化过程,因此配戴角膜接触镜可能增加角膜病变的风险。同样在其它有角膜受损的情况下,例如患者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情况,应在使用过程中紧密地观察。苯扎氯胺是一种常用的眼药防腐剂,有文献报道可导致点状角膜病变或(和)溃疡性角膜病变。因为派立明含有该种防腐剂,因此在干眼症患者经常或者是长期使用时,或者是角膜有病损时需要密切观察。
没有研究派立明在配戴接触镜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派立明含有苯扎氯胺作为防腐剂,它可能被软性角膜接触镜吸收,因此必须在滴用派立明 15 分钟后才能配戴角膜接触镜。严禁在配戴角膜接触镜同时滴用派立明。
没有研究随派立明治疗停止而可能出现的反跳作用;降眼压作用可能持续 5-7 天。
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可导致老年患者不能完成需要头脑警觉和(或)身体协调的工作。派立明可以被吸收入全身循环,因此眼部滴用也可以出现类似的情况。孕妇
没有研究派立明在孕妇中使用情况。动物实验显示有生殖毒性(参见 5.3)。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还不得而知。除非明确的需要,孕妇不要使用派立明。
哺乳期妇女
现在还不知道布林左胺是否通过人类的乳汁排泌,但可通过小鼠的乳汁排泌。因此在母乳喂养时强烈推荐避免使用派立明。没有对派立明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专门研究。在临床研究中,派立明与噻吗心安滴眼液同时使用没有发现有不良相互作用。没有评测在青光眼的联合治疗中派立明与缩瞳剂、肾上腺素激动剂的联合应用效果。
没有评测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其它抗青光眼药物在青光眼联合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效果。
派立明是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虽然是眼部滴用但仍然可以被全身吸收。有报道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接受派立明治疗的患者中应该注意这种潜在的危险。
与布林佐胺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 P450 同工酶包括:CYP3A4(主要的)、CYP2A6、CYP2C8 和 CYP2C9。因此 CYP3A4 的抑制剂,例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霉唑、Ritonavir 和醋竹桃霉素,通过 CYP3A4 来抑制布林佐胺的代谢。因此如果同时使用了 CYP3A4 抑制剂应该小心。然而因为布林佐胺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不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积聚。布林佐胺本身不是细胞色素 P450 同工酶的抑制剂。碳酸酐酶(CA)存在于包括组织在内的很多身体组织内。碳酸酐酶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化成碳酸,以及碳酸脱水这个可逆反应。抑制眼部睫状体的碳酸酐酶可以减少房水的分泌。可能是通过减少碳酸氧盐离子的生成从而减少了钠和水的转运,最终降低了眼压。
眼压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和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布林佐胺主要抑制眼组织中占优势的碳酸酐酶 2 型同工酶,体外试验中,50% 的有效抑制浓度是 3.2nM,对碳酸酐酶 2 型同工酶的 Ki 值是 0.13nM。布林佐胺局部滴用后被吸收进全身循环。由于它与碳酸酐酶 2 型同工酶的高度亲和力,因此布林佐胺广泛分布于红细胞中,在全血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平均接近 24 周)。在人类,其代谢产物 N-脱乙基-布林佐胺与碳酸酐酶结合并聚集在红细胞中。在有布林佐胺的情况下,其代谢产物主要与碳酸酐酶 1 型同工酶结合。布林佐胺及 N-脱乙基-布林佐胺在血浆中的浓度很低,通常低于可检测的浓度下限(小于 7.5 ng/ml)。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不高,约 60%。布林佐胺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约 60%)。约 20% 的药物成为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布林佐胺和 N-脱乙基-布林佐胺是尿液中的主要成分,同时还有微量的 N-脱甲氧乙基和 O-脱甲基代谢产物。
在一个口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健康志愿者口服 1 毫克布林佐胺胶囊,每天 2 次,持续 32 周后,测量了红细胞碳酸酐酶活性来评价全身碳酸酐酶抑制的程度。布林佐胺对红细胞碳酸酐酶 2 型同工酶活性的抑制在四周后达到饱和(红细胞内浓度大约是 20uM)。N-脱乙基-布林佐胺在红细胞的聚集在 20-28 周内达到稳定状态,药物浓度达到 6-30uM。稳定状态下对红细胞碳酸酐酶的抑制率是 70-75%。在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研究对象(肌酐清除率为 30-60 ml/min)中口服布林佐胺 1 mg,每天 2 次,持续长达 54 周。布林佐胺治疗 4 周后红细胞浓度为 20-40uM。在稳定状态下,布林佐胺及其代谢产物在红细胞的浓度分别是 22.0-45.1 和 17.1-88.6uM。随肌酐清除率的下降,N-脱乙基-布林佐胺红细胞碳酸酐酶浓度增加而总的红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下降,但是布林佐胺红细胞浓度和碳酸酐酶 2 型同工酶的活性不变。在最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总碳酸酐酶活性的抑制率增加,但其稳定状态仍然低于 90%。
在眼部滴用布林佐胺的研究中发现其稳定状态的红细胞浓度与口服的类似,但 N-脱乙基-布林佐胺浓度较低。碳酸酐酶活性是用药前的 40-70%。